《飘扬》作为一部“红色”题材的主题创作,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一种国家叙事,需要反映国家和人民的意志、书写国家和人民的故事、表达国家和人民的情感。理想的主题创作应该既能反映时代精神又具备宏大崇高的美学风格,同时还能有力介入现实生活。
编者按:百年党的统一战线史,留下了无数携手同心的经典故事。如果文物会说话,那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一座座旧址故居……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在讲述着中国共产党广交朋友、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故事,浓缩了厚重而灿烂的统战历史文化。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的历史从那天起翻开崭新的篇章。再回首,热血澎湃依旧。这抹红色的背后,是多少人一生的守护。国庆长假期间,让我们一起重温开国大典前后震撼人心的时刻和背后的故事,向革命先辈致敬。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首《歌唱祖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你知道五星红旗是谁设计的吗?你知道他设计出五星红旗得到了多少奖金吗?
油画《国旗的诞生》 作者:高国方“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这首雄壮豪迈的《歌唱祖国》,多年来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五星红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而她的诞生,则有着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
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人身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统编中国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知识拓展”栏目“国歌、国旗、国徽的由来”谈到,“政协会议在应征的数千件国旗图案中,对上海的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进行修改,然后将它确定为国旗图案。
在浙南小城瑞安,有一个曾联松广场,广场的花岗岩的基座上有一座半身铜像。铜像中的人戴着眼镜,目光深邃而坚定,斜仰着头,似是在构思那面神圣的旗帜,又似是在眺望那面旗帜带给亿万中华儿女的灿烂光芒。人们用这种方式将他记在心里,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
来源:中国军网光影再现燃情岁月——电影中的国歌、国旗、国徽故事■刘书毓 游超艺国歌、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光影留情,文艺工作者以电影记录时代,在银幕上深情讲述了中国国歌、国旗、国徽诞生背后的故事。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