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便是梅雨季节,这时候天空连日阴沉,并且降水连绵不断,古有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便是梅雨季节的特点,不仅如此,我国华南沿海城市还会受到台风侵袭,天气湿度加大,衣物、家具等更容易受霉、受潮。
央视网消息:梅雨是东亚地区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是东亚夏季风阶段性活动的产物。江淮流域常年平均梅雨量达300多毫米,可占年降水总量的30%—40%。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已经从6月17日开始,较常年偏晚3天;江淮地区在6月19日入梅,较常年偏早4天。
最近,高温潮湿的梅雨季节到了,这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困扰,晾晒的衣物开始不干,一些物品可能受潮发霉,我们的心情也可能随着外面的阴雨连绵而变得焦躁不安。那么,我们在梅雨季节要注意点什么呢?中国台湾地区大约 是在5月中旬进入梅雨季, 6月中旬出梅;
周二阳光好,气温反弹,最高气温有33度,一些洗洗晒晒的活儿要抓紧了,接下来的天气形势有所变化。随着江南雨带北抬,周三起雨水增多,或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阴雨寡照,气温不算高,最低25-26度,最高28-30度,但由于湿度大,体感闷热不舒适。
官宣了!上海明日入梅!本市明天(17日)入梅较常年略偏早今年梅雨前期雨带不稳定呈现南北摆动态势18~19日将有一次大雨到暴雨过程并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目前东亚大气环流形势正在调整,副热带高压北抬,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过程增多。
7月15日,据南京气象消息:近日大气环流调整,主雨带北移,今日(15日)南京市出梅,转为少雨高温天气。今年梅雨期27天,平均梅雨量是常年的1.6 倍。梅雨期降水强度较强、强降水过程多、梅雨中断期间出现连续高温天气。出梅后,雷阵雨天气仍将多发,此外需关注台风、高温等天气的影响。
今年4月1日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225.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6.6%,为历史同期第3多。当前,我国江淮流域正处于梅雨期。6月24日和25日,长江中下游雨势猛烈,中央气象台连续两天发布暴雨红色预警,这也是今年来首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及连续红色预警。今年梅雨季节有哪些特殊之处?
江苏淮河以南地区终于等来了。是柔声细“雨”还是疾风骤雨?让咱们用数据来说话。淮河以南地区平均梅雨量489.1毫米,较常年梅雨量偏多9.1成,其中江淮之间平均453.7毫米、苏南地区540.4毫米,最大泰州华港镇883.5毫米。
中新网杭州7月3日电(记者 王逸飞)7月3日,杭州市气象台发布消息,该市将于7月4日出梅。在今年梅雨期,杭州多地降水打破当地历史纪录。6月28日早上,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位于杭州建德的新安江水库开启七孔泄洪。
今天上午天气晴朗,气温持续上升,全天温度介于23~31℃之间,无雨影响,适宜进行洗晒活动。出行时请务必注意防晒和补水。天气趋势申城本周维持一种似梅非梅的状态。周五至周六,申城主要位于雨带北部边缘,以多云天气为主,午后偶有局部短暂阵雨,气温将继续上升,最高温度可达33℃。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节气,国家气候中心当天上午正式发布:江南入梅,是如何确定的?进入梅雨期后,江南一带降水强度增强,强对流天气活跃,大部地区累计雨量有50~100毫米,其中江西婺源、浙江常山等21站累计降水量超过100毫米,浙江开化等3站超过200毫米。
浦东气象台7月10日发布重要天气信息:本区7月11日出梅,今年梅雨期呈现雨量多、降水强度强、高温日数多的“非典型”特点。截至7月10日8时,全区梅雨量为328.1mm,较常年偏多近3成。出梅后,气温升高,多午后雷阵雨,未来十天极端最高气温36-37℃。
高温、潮湿的阴雨天气,给很多人都带来了不便。也就是说,现如今仍旧是梅雨季,受梅雨的影响,多个省市区等将要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雨,不仅降雨区覆盖面积广、降雨持续时间长,而且累积雨量大,局部地区甚至会出现大到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