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5日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全国各地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咨询等活动,讲解如何辨别假冒伪劣产品,并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集中销毁,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2021年3月15日,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滏河学校指导小学生辨识假冒伪劣食品。
又是一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是一个为消费者权益而发声的节日,也是一个加大力度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日子。无论是“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的霸王条款,还是让人“投诉无门”的三无产品,让我们对这些说不!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打假”与“维权”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在本年度“3·15晚会”上,瘦肉精羊、名表维修猫腻、老人手机陷阱、搜索之“病”、个人简历泄露等,被一一曝光,令人大跌眼镜。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图源视觉中国每年3月15日,都很“热闹”。商家们如坐针毡,媒体们揭黑曝光,消费者们吃瓜看戏。“315”是干什么的?1983年,国际消费者协会把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及有关组织都要举行各种活动,维护自身的利益和诉求。
一起什么样的事件,催生了人大首次为消费维权立法?相伴20年,《消法》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力量?连续25年,一台公益晚会凝聚了多少不变的情节?维权服务,低成本调解,百姓收获了什么?消费领域震惊全国的大案1987年,福建省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案:福州市城门乡樟岚村粪坑腌制大头菜事件。
央视3·15晚会于3月15日20点在央视财经频道现场直播。今年3·15晚会聚焦“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主题,关注了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数字经济等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不仅是央视3·15晚会,在3月15日前夕和当日,全国各大媒体也纷纷曝光了多种消费乱象。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3·15”晚会将于3月15日晚8点在央视财经频道、央视财经客户端、央广经济之声同步现场直播,本届“3·15”晚会的主题是:提振消费 从心开始。2020年中国经济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一年。
3月6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2023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方案确定。今年 “3·15 ”活动主题为“提振消费信心”,我市将深入开展“五进”线下活动、突出重点群体、重点消费品检查,多举措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3月15日晚,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了合肥市香王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淮南市楚丰工贸有限公司、淮南市寿县永良米业等三家企业假香米问题,合肥、淮南两地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