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山东,人们往往首先提到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正是凭借中国思想史上这一最伟大成果,山东才有了“圣地”所特有的、中国其他任何地域都无法替代的文化影响力。即使现在,解读山东各种文化现象,大家还是习惯从儒学故乡的角度去寻找答案。
11月30日,“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享有“东方圣城”美誉的山东曲阜启动。此次活动聚焦“两个结合”,深化文化“两创”,以艺术化叙事、互动化表达、可视化传播的形式,线上线下结合,深入挖掘儒家思想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气质和时代标识。
(巩悦悦 策划整理 实习生 陈嘉欣 李苗)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推出“‘书香校园,智慧人生’——名师引领阅读之旅”系列策划,聚焦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的读书典型。
12月2日至3日,“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行走进淄博,聚焦“两个结合”,深化文化“两创”,以艺术化叙事、互动化表达、可视化传播的形式,深入挖掘齐文化的丰富内涵,多维度讲好“何以中国”的故事。此前11月30日,“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山东曲阜启动。
齐鲁之地,古韵悠长,文化璀璨。余虽未踏遍其山川,却心怀向往,每每梦回,皆见那翩翩青衫、悠悠琴韵,以及那浓厚的乡土人情。齐鲁之地,自古便是礼仪之邦。孔子之教,深入人心,故此地人民,多温文尔。街头巷尾,常闻朗朗书声,儿童嬉戏,亦不乏诗词歌赋。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建议:“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钱穆先生说:“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论语》的价值与地位可见一斑。
□尧克从周朝到春秋末期,山东境内除了齐国和鲁国两个大国,还有四十多个小诸侯国,它们有的于史可考,有的已经湮没于历史长河中,只留下一个名字。众所周知,《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是鲁国人,并且做过鲁国大夫,他的日常活动必定会涉及周边的小国。
继《孔子随喜》之后,文化学者薛仁明再推新作《乐以忘忧:薛仁明读〈论语〉》。“我不觉得他是什么圣人不圣人的,我觉得他是更接近中华文化那个文化基因集大成的人,你可以看到中国人那种文化基因最具体的在一个人身上的呈现”,在薛仁明眼里,读《论语》,谈孔子,有两层含义:一是我们如果能把孔子谈清楚,或许才能够把中国文化谈清楚;
黄渤海之滨,泰山耸立其间,黄河斜穿全境,海洋广布东方……大海与高山辉映、半岛与内陆结合,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辉煌灿烂的齐鲁文化,灿烂的文化哺育了一群闪闪发光的人们。说起山东人,人们通常会用厚道、实在来形容。
在本届“孔子文旅”杯2024四省四校论语大会上,分别邀请了4所高校的4位学者莅临大会现场,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打分。其中,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主任陈平和衢州学院讲师王云都是第一次来到孔孟故里,通过论语大会这个平台,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孔孟之乡浓厚的人文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