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诗童)“地方戏曲振兴计划主要依靠基层文艺院团,干事创业关键靠人才,除戏曲名家外,基层文艺院团中的青年戏曲演员更是中坚力量。所以,地方戏曲振兴计划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戏曲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戏曲演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认为,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素养,“绝望的文盲”受热议,说明观众对演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美丽的容颜总会老去,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才是演员永葆青春的正道。
濮存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在四十多年的演艺生涯中,他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李白、哈姆雷特、白嘉轩等深入人心的形象,在影视作品中塑造了鲁迅、弘一法师等一系列极具文化内涵的经典形象,多次凭借高超的演技斩获大奖。
他本来是一名戏曲院校的教师,却以文武兼能的精湛演技成为京剧舞台上光彩四射的“大武生”。但他的初心不是为了追求舞台上的光彩,而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从而把更规范的京剧艺术传承下去。他就是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员、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常务副校长衣麟。
据人民日报5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谈到了演员的文化修养。 郝戎认为,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素养,“绝望的文盲”受热议,说明观众对演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美丽的容颜总会老去,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才是演员永葆青春的正道。
行当是戏曲表演的一种独特体制。经过历代衍化发展,当今戏曲舞台一般以生、旦、净、丑四行区分人物类型,再根据年龄、性格、职业等进行细分,比如,旦行中又有形象端庄、以唱见长的正旦,天真烂漫、活泼俏皮的花旦,穿长靠、重武打的刀马旦等。
【舞台艺术众家议】 自成功申遗以来,二十多年间,昆曲艺术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昆曲从业者和昆曲观众日益增多,昆曲走向了全面复兴。但与此同时,昆曲传承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
4月19日,综艺节目《乘风2024》开播。以越剧小生身份被观众熟知和喜爱的陈丽君,将传统戏曲文化带上了舞台,一首《天命》融合戏曲唱腔与舞剑表演,将中华女性英姿飒爽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前,陈丽君凭借出演多个越剧角色出圈爆火。
【舞台艺术众家议】作者:马艳会(中国评剧院助理研究员,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学术秘书)在经典剧目的跨剧种移植过程中,被移植剧种的艺术成果在移植剧种新的审美空间中得到再次验证、加强和沉淀,最终也成为新的传统被继承下来。
“地方戏曲振兴计划主要依靠基层文艺院团,干事创业关键靠人才,除戏曲名家外,基层文艺院团中的青年戏曲演员更是中坚力量。所以,要提高戏曲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戏曲演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金不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