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板腺囊肿又称霰粒肿,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眼病,多发于上睑,也可以上、下眼睑或双眼同时发,病程进展较为缓慢,是因慢性结膜炎或睑缘炎导致睑板腺排出管阻塞和分泌物潴留的基础上形成的,儿童腺体分泌旺盛,发病率也特别高。
经常在下乡或者门诊的工作中会遇见一些发现眼皮上长了一颗黄豆样大小的肿物,仔细询问病史,描诉为“长了很久了,也不痛不痒,也不会长大,压一下明显感觉有一颗豆子种在里面一样”。因为不痛不痒,也没啥特别明显变化,很多人都不予重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长在眼皮下的“肿块”-睑板腺囊肿。
“医生,我上眼皮长了个疙瘩,很像痘痘,特别疼,还流泪,眼睛都肿得睁不开了,您看这长的是什么啊?”重庆普瑞眼科医院眼表综合科门诊主任刘军奇说道,你这个是麦粒肿,俗称“针眼”,不过别担心,早发现早治疗,很快就能痊愈。刘军奇为患者检查眼部情况。
王富华说,又疼又肿的情况叫做麦粒肿,这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是细菌在人体抵抗力降低时趁机感染了眼睑的腺体或者毛囊,造成了眼睑的结肿,如果不及时治疗,它会慢慢化脓甚至破裂,如果在细菌大量繁殖之前及时抑制住,就不会形成大量脓肿,也不会给眼睛造成明显的创伤。
由于长时间用眼,或者熬夜、揉眼睛都是很容易导致麦粒肿的出现,而单纯的麦粒肿它的治疗也是很简单。麦粒肿麦粒肿又称睑腺炎,俗称针眼,是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常因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临床症状主要为患处红、肿、热、硬结及压痛等。别乱揉眼睛,小心导致麦粒肿!
(记者徐睿捷,通讯员刘中华 李俊平 郭智勤,编辑温碧莹)11月19日,25岁的王莹(化名)因为左眼皮有个小包块3个月未消到武汉市汉口医院眼科就诊,本以为找医生开点消炎药就可以,没想到被诊断为睑板腺功能障碍(MGD),这个包块实为霰粒肿,需要手术切开排出积脓、清刮淤积物。
“医生,我儿子眼皮上长了一个包,诊所说是麦粒肿,开了好多药,又吃又涂的,七八天了也不见好转…”“医生,我孩子右眼下眼皮有一个小包,用了药膏消了又长,反反复复,这两天突然长大了许多,都毁容了,怎么办呢?”
“虽然麦粒肿很常见,但不要不当回事儿。”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高雪介绍,如果麦粒肿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容易引起感染扩散,反复发作,脓肿破溃甚至皮肤表面会留下疤痕。麦粒肿由眼睑腺体感染细菌引起高雪介绍,麦粒肿又称睑腺炎,主要由眼睑腺体感染细菌引起。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6日讯(记者杨娟娟 通讯员肖艺)8岁女娃爱揉眼睛,不料揉出个黄豆大小的“包”,又疼又痒,检查诊断为麦粒肿(睑腺炎)。专家提醒,揉眼睛可引发麦粒肿、结膜炎、角膜炎等多种眼病,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8岁的乐乐(化名)经常习惯性地揉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