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林泉群所在地泉林镇,还现存一座山东省最古老的桥梁:卞桥。1928年,安丘学者吴金鼎在山东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随后在泗水县的古卞国境内发现了尹家城遗址,在遗址中,考古专家不断有新的发现,出土了不少精品陶器和青铜器,并且在大量陶器中发现了一些龙山文化时期的刻有陶文的陶片,经专家研究过后认为这些陶文应该早于甲骨文。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5日讯近日,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天桥区纬二路跨铁路天桥维修改造征收通告,冻结范围北至西工商河路,南至经一路,涉及天成路42—1号、59—3号、61—1号、67—5号、86号等。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2-07-11 12:55:59 明石桥北起岱岳区大汶口镇南门,南至宁阳县磁窑镇茶棚村,是整个大汶河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桥,也是我省境内现存最长、最古老的古石桥。据史料记载,明石桥修建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园1567—1572年),故称“明石桥”。
在山东泗水县有一座老桥,这桥老到桥面的大青石被踩得个个像镜子,老到桥头雕刻的大狮子风化的面目全非,老到这桥是山东最早的石拱桥,老到这桥要从春秋说起……此桥名卞桥,位于泗水泉林,横跨于泗河之上,因为泉林一带在春秋时为卞国,故名“卞桥”。
济南顺河街的西圩壕上,有一座平桥,名叫英贤桥。别看这座小桥不起眼,其实它的来头却不小。修建这座桥的原因,清嘉庆十二年《重建迎仙桥碑记》说得很明白:“锦缠沟,无源之水也,而湍悍特甚。夏秋山水暴涨,自重坝乘高而下,黄流滚滚,沮滞行旅,此迎仙桥所由建也。”
在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驻地西北约2公里,有一个明洪武年间延续至今的行政自然村,名曰:“赵桥”。很久以前,赵桥曾为两个村庄,以村中南北走向的石桥为界,并以桥名命名村名,东面的村庄为“东岱西桥”,西面的村庄为“西岱西桥”。
双脚踏齐鲁 放眼观七桥大汶口,“桥”见变迁双脚踏齐鲁、放眼观七桥。七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建筑风格的桥梁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对于“大汶口文化”,人们并不陌生。它是中国最早的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6500年至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
文 ▏ 王颖红我没见到这座桥的出生,因为它已经823岁了。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我也不会见到它消失。我相信,在我消失之后,它还会存在很多年。它生在金代明昌三年,也即公元1192年,那时,它的桥洞下流淌着大于河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