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讯(记者苑立立 通讯员任树春)3月20日,来自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岳城水库、潘庄引黄工程、引滦工程、官厅水库、再生水及雨洪水6个水源的水全部进入京杭大运河,大运河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实现有水,京杭大运河连续3年实现全线水流贯通。
扬子晚报网9月6日讯(记者 薄云峰)记者从江苏省河湖长制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经过河湖治理,流经江苏省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的大运河江苏段沿线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这意味大运河沿线水质都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的标准,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承载着无数繁华盛景的京杭大运河开启了保护、传承、利用的新篇章。时任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表示,水利部将持续推进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贯通补水工作,力争每年实现一次全线贯通,并逐步延长全线贯通时间,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京杭大运河正常来水年份全线有水目标。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4月28日,该河实现全线贯通,这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全线贯通。目前,京杭大运河保持全线有水状态,后续将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进补水工作,力争每年实现一次全线贯通,逐步实现正常来水年份全线有水目标。
中国大运河绵延近3200公里,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保护非常重视。
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千百年来,大运河穿越历史、流淌至今,恰如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奔涌向前,已成为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文化载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个部分及其10个河段,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8个省市。
4月4日,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自北京市东便门至山东省聊城市位山闸)707公里全线贯通实现有流动的水。(图源:水利部)【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 ,历史悠久、工程浩大,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
央视网消息:今年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十周年,十年来,在解决北方城市缺水问题的同时,东线工程也带动京杭大运河成为“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全长643公里,占总长的三分之一。曾经,这里的水道只能跑跑散货船,沿线河湖的水质更是堪忧。南水北调给这里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当前,绿色低碳已成为全球航运业发展的新方向,国家正大力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清洁替代,鼓励液化天然气、电池等新能源船舶推广应用。京杭运河,这条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古老水道,如今正站在绿色转型的新起点上,迎来“新能源运输时代”的璀璨曙光。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十年来,大运河的水质发生了怎样积极的变化?还存在哪些可改进之处?近日,我市为京杭大运河扬州段进行全面“体检”,监测范围首次覆盖运河沿岸,并为精准治气提供有力支撑。从监测情况来看,京杭大运河扬州段达到三类水标准,水质总体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