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1日电 (邹立洋 郑云霞 罗悦)在发展加速度的当代社会,有一种慢节奏的古老手工艺正悄然复苏,它就是手工油黄伞。赤水河畔的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堰塘村,“90后”返乡青年张祥刚坚守祖辈传下来的手艺,致力于古法制作手工油黄伞。古法制作油黄伞。
全媒体记者 刘扬 肖玲 通讯员 刘艺在泌阳县的东方红大街,有一家隐匿于喧嚣中的油布伞手工制作坊。这里,每一把油布黄伞都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匠人的心血,正悄然成为街头巷尾的美谈。步入制作坊,一股浓郁的桐油香扑面而来。
在今年的春晚上,节目《借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演员手中精美的伞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把伞就是有着“西湖之花”的国家级非遗技艺西湖绸伞,是西湖绸伞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宋志明先生的作品。
原标题:组图|穿针引线 湘潭石鼓非遗手工伞是这样制成的红网时刻新闻9月25日讯(记者 杨滋 通讯员 李建新)近年来,湖南省湘潭县石鼓镇因地制宜发展油纸伞制作和加工,目前有成品油纸(布)伞生产及相关企业50余家,年产成品伞500多万把,占全国工艺伞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蔚 通讯员 王莹欣 涂文军“以竹为骨,以绸张面”,全称“西湖竹骨绸伞”的“西湖绸伞”是浙江杭州地区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因“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的独特技艺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伞,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西湖绸伞就是其中的代表。西湖绸伞以竹作骨,以绸张面,小巧玲珑,风格典雅,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2008年,伞制作技艺(西湖绸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