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六经的《春秋》,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看不上,斥之为“断烂朝报”——残缺不全的文件。《墨子》里提到过“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就是指周朝、燕国、宋国、齐国都有自己的史书,都叫春秋。
《君子时代的争霸:里的春秋史》,何晋 著,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2024年5月版。“春秋”成了史书的代称《左传》,相传作者是左丘明,是解释《春秋》这部书的,古人把对一部书的解释叫作“传”,所以后世称其为《左传》,即《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中国人的大局观》作家穆涛长期沉潜于典籍阅读,从《史记》《汉书》入手,上读先秦典籍,下读唐宋、明清文献,经、史、子、集四部无遗。读原典,从典籍中汲取养分,抒写散文;把自己由一个编辑、作家读成了“汉代的经生”。
1春、夏、秋、冬,从四季用字类型上看,“春”与“秋”是一组,常称“春秋”;“冬”与“夏”则是另一组,多说“冬夏”,两组虽均表示季节,但取义的角度完全不同:春、秋取自然物候来定义,强调长成;冬、夏则从自然气候层面表述,反映冷热——生长的“春”和成熟的“秋”与酷热的“夏”和寒冷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