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关系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关系。城市和农村在当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城乡之间形态与环境差异分散与聚集。城市是高度聚集的,农村却是相对分散的。城市在有限的土地上面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经济,每一寸空间都被充分开发。
作者:董希淼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支付是支持经济金融运行的基础,支付便利性、包容性问题不容小觑。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支付体系和支付环境。
【绿色发展∙大家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和“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相关论述凸显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作者:张云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城乡关系是基本的经济社会关系,处理好城乡关系是世界上任何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而言,城乡关系的调整变化,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会带来重大影响,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得失。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土地要素是城乡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系统性部署。
作为以县域城镇化推动城乡融合的关键主体,我们应当深刻领会以县域城镇化推进城乡融合的时代定位,准确把握以县域城镇化深化城乡融合的时代契机,把握县域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的优化原则,理顺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引导高质量县域城镇化稳步推进。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既不是简单从城市本位来统筹乡村,重复城市发展道路,把乡村都变成城镇,把农民都变成市民,也不是固守传统的乡村运行模式,而是尊重城乡功能差异,把城市和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发展共同体。
来源:天津日报 对话人: 刘 刚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孙一琳 本报评论员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将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战略部署,彰显了城乡融合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大棋局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征程上城乡关系的科学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