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文山11月6日电 (记者 韩帅南)记者从6日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举行的第十届文山三七节宣介会上获悉,多年以来,文山州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等搭建合作平台,研发出三七良种和新品种13个,累计推广种植3万亩;文山州被认定为中药材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11月7日,开屏新闻记者从文山州三七和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获悉,多年以来,文山州与大学院校搭建合作平台,研发出三七良种和新品种13个,累计推广种植3万亩,种质种源保护研发取得突破。文山州是三七的原产地、主产区和道地产区,享有中国“三七之乡”的美誉。
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三七为“金不换”。《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作为中药瑰宝,素有“北人参、南三七”,“南国神草”之称,拥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其为原料的血塞通胶囊名扬中外。
中国网烟台10月27日讯 (记者 王瑞芳 刘桢珂)中药产业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产品,其品质优劣不仅直接影响药理药效,更涉及到药材制剂安全和人体健康。林下有机三七种植技术体系是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团队历时十余年研发构建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三七种植新模式。
2024年3月,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启动了“七小二”公益直播培训孵化项目,项目聚焦以“三七”为主的高原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和民族文化,主要是通过建设一个村播学院、孵化一支专业直播团队、搭建一个农特产品库、打造一批乡村田野直播间、组建一个网络创新创业孵化园“五个一”工程,带动文山群众就
徐前 陆兴广在云南,得天独厚的土地、气候资源优势,孕育出了山药、土豆、魔芋、三七等“土疙瘩”,各地围绕“土疙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让“土疙瘩”成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金元宝”。云南省税务部门以税惠“活水”精准“滴灌”、精细服务提档升级,助力“土疙瘩”产业做大做强。
来源:【云南日报】春节刚过,拉祜族妇女杨会玲就来到村里的蓝莓基地务工。这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镇去年引进的产业项目,2000多亩蓝莓全部采用水肥一体的大棚设施农业模式,种植第一年就实现挂果采摘,春节前售价高达每公斤300元,亩产值超过10万元。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眼下正值2024—2025咖啡产季,云南多个主产区传出产销两旺的好消息,咖啡生豆价格从2024年初的每公斤37元,上涨至近期的每公斤50元;围绕“三茶”统筹,2024年我省继续把绿色发展作为云茶产业的鲜明底色,绿色、有机茶产品备受青睐;2024年1—1
近日,在者海镇会泽思农种植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务工村民正在抢抓农时,将白芨苗栽种到挖好的土坑中,放种、施肥、盖土……各道工序有条不紊。近年来,者海镇围绕林下经济发展进行积极探索,通过盘活闲置土地、深挖产品附加值,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云新闻】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有最适宜三七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最道地的三七品种、全国最大的三七交易中心、全国唯一的三七研究院、全国最大的三七趁鲜产地加工中心……从源头开始,文山三七向品质化、高端化、产业化迈进。
道地药材是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质量稳定。文山三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中国道地药材。文山三七的道地性有哪些特点?文山三七研究院栽培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勇讲述了文山与三七的那些事。
【来源:中国日报网】近年来,湖北省房县野人谷镇积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因地制宜推行多种有机作物轮作模式,在传统作物与新兴特色作物的种植规划上成果丰硕,有效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并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以前咱这地就种那么几种作物,时间长了,地没劲儿,收成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