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沙井有一家工厂,留下了许许多多打工者挥之不去的回忆,它成立于1959年,作为沙井最大的工厂之一,德昌电机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有的人在这里埋头苦干几十载,从一个一线作业员慢慢成长为管理层,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清楚。
去年发过一篇文章阐述深圳电机制造行业的撤离,实体工厂的搬迁,所引起的深圳产业空洞.最近听以前的德昌同事说,德昌电机已在陆续搬迁到广东江门市,106厂区即沙井客运站后面的厂区,已被地产商征收,那块地确实是个肥地,靠107国道,离广深高速沙井、新桥出入口都只四公里左右......
在德昌电机附近开店的老王深有体会,自己的生意都是德昌电机的员工撑起来的,因为有他们,自己也算衣食无忧,虽然发不了财,但是也在老家全款买了一套房子,已经很知足了,其实老王也和那些打工者一样,心里没有底,如果跟随德昌到江门,哪里有没有合适的门面给自己开店,如果再在深圳别的地方找一个人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力量在发现、举荐、引进人才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江门市委人才办出台《关于激励全社会引才聚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八大行动”》,大力实施以企引才、以侨引才、以才引才、全民引才荐才、人才供给基地建设、高端人才猎聘、揭榜挂帅、柔性引才等行动,加快吸引集聚一批急需紧缺人才到江门创新创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日,世界五百强企业,与富士康、伟创力等齐名的深圳德昌电机搬厂的消息再次引爆媒体眼球...老王在深圳跑滴滴一年赚了15万,帮以下公司创收:充电公司15000,租车公司60000,深圳房东12000,深圳交警3000,车管所500,保险公司4380,汽修厂正常保养3000,隆江猪脚
汪松亮自50年代初从上海举家搬迁到香港以后,于1959年创办了德昌电机,从玩具马达开始,一直坚持工业企业发展,没有涉足地产、金融、酒店等服务业领域,历时60年把德昌电机发展成全球员工数量有35000雇员的一个超大型工业企业,也是香港本地最大工业企业。
深圳制造业企业总部外迁现象分析,以蓝思科技、欧菲光、德昌电机、大富科技、喜之郎为例。近年来,深圳的一些制造业企业出现了总部外迁的现象,其中以蓝思科技、欧菲光、德昌电机、大富科技、喜之郎等知名企业为代表。
逃,逃跑;离,离开;逃离,跑着离开,发生地在深圳,主角们是入驻深圳多年的工厂和一些打工人。曾经,深圳还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在划为经济特区之后,一句响亮的“来了都是深圳人”响彻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人们蜂拥而来“淘金”。
江门工业基础深厚。图为富华重工工厂。杨兴乐 摄江门双碳实验室。杨兴乐 摄金多多的“甜蜜”展厅。金多多食品集团供图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银洲湾科创产业园厂房林立,靠近道路一侧,“5分钟直达高速/高铁”的招商热线字牌高高立起。这里近八成企业来自深圳、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