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付真卿 剪辑 朱文博数字记者说会解词,时堂跟你讲立法。欢迎来到数字记者说会解词第三期。作为一档读懂时事的栏目,自然不会错过省两会这件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今年省两会,时堂特别关注的一个关键词是:立法。
中新网辽宁新闻8月27日电(李晛)据沈阳市人大常委会8月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消息,《沈阳市城市绿化条例》《沈阳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和《沈阳市社会信用条例》三部地方性法规分别由沈阳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和第十次会议通过,经辽宁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将分别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等3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已由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24年12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地方性法规的空间效力,这个非常基础性的立法学法理问题,并没有得到法学界认真的讨论,查阅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迄今为止并没有一篇学术论文专门讨论这一问题,仅有的学术探讨是《地方性法规的效力范围和适用的基本原则》《地方性法规的法的效力》,以及少数几篇探讨地方性法规司法适用的论文涉及地方性法规的空间效力问题。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眼下,对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一部地方性法规,浙江全省的乡村充满着期待。这就是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近日审议通过的《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也是全国首部关于“千万工程”工作的地方性法规。
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5月25日召开。会议审议修改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决定草案。条例修改参照今年3月13日通过的修改后的立法法,对立法程序、机制等进行相应补充完善,并结合立法实践创新和遇到的问题作出制度安排。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自1979年取得地方立法权以来,江苏地方立法工作与改革发展相同步,不断开拓创新,加大法规制度供给,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多年地方立法中,江苏取得了哪些“全国率先”?听立法专家一一道来。
【普法小知识】如何区分法律、法规和规章。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法律、法规和规章是三个重要的概念。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一般均以“法”字配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地方立法权限新增“基层治理”,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制度不断完善。12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臧铁伟介绍立法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澎湃新闻注意到,新修改的立法法在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限中新增了一项“基层治理”。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 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条例第一条 为了规范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工作,提高备案审查能力和质量,加强对法规、规章的监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法律是个广义的概念,其实是包含了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政府规章五大部分。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下这五部分及之间的效力比较。法律。法律是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例如,全国人大制定的《民法典》,属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