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州日报】12月26日,记者从福州市发改委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1月—11月,在“两新”政策带动下,福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4%,工业固投增长23.1%,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两新”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北京商报讯(记者 金朝力 程靓)2月4日,记者从北京市2024年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上获悉,2023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全力以赴推动产业经济加快企稳恢复,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4%,信息软件业营收增速17.5%,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今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按照中央确定的“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积极应对上半年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风险新挑战,有力扭转了工业经济指标一度下滑的势头,工业经济实现企稳回升,呈现出恢复增长的态势,充分发挥了经济“压舱石”的作用。
大皖新闻讯 1月15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大皖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全年安徽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左右,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以上,居全国第4位,长三角、中部和工业大省第1位。
数据发布原标题:2024年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5%(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2%。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近日,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大亚湾开发区”)公布1—2月经济运行情况。大亚湾开发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生产需求稳中有升,发展质量不断改善,经济运行起步平稳,总体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在工业生产方面,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9.5亿元,增长12.
据广东省统计局5月21日消息,1-4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工业经济继续增长 转型升级持续推进——重庆市统计局工业处处长吴丹解读上半年工业生产数据上半年,全市积极培育工业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长足发展,全市工业经济整体延续了今年以来持续增长的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较去年同期和全年提高5.1和2.
8月国民经济恢复向好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来看,8月份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国民经济恢复向好。近期各部门陆续出台众多政策“组合拳”,随着各项政策加快落地显效,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扎实推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南方日报记者 黄叙浩 曾美玲通讯员 魏胜广 何婉虹3月22日,广东省统计局公布今年1—2月全省经济数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东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实现平稳开局。今年前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这是自2022年以来,该指标增速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6月21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前5月经济运行数据。主要指标显示: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80.61亿元,同比增长6.5%;全省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0.7%、2.9%;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20.68亿元,同比增长2.1%。
近日,珠海市统计局公布了1-7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总体来看,珠海工业、外贸等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投资、社消零、财税等指标走势偏弱,推动经济整体回升向好仍需加力。1-7月,珠海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955.29亿元,增长10.1%。重点产业增势良好,全市“4+3”产业完成增加值762.
●南方日报记者 黄叙浩 黄应来11月22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前10个月经济数据: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同期工业投资增长8.1%,占全部投资比重继续提高,达36.8%,比上年同期提高4.0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
记者从福田区统计局获悉,根据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一季度福田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362.09亿元,同比增长4.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
统计学里有这样一个设定,在工业经济中,把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叫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称规上工业企业。当然,根据营收多少,又分为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等,只有达到2000万元这个最低门槛才能被统计上。
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2024年,山东各市一季度经济数据已经出炉,呈现出诸多亮点,为我们解读山东经济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各市竞相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更多发力点。这种多点支撑的发展模式,增强了山东整个经济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