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买了打折商品觉得不合适时,想到店家“特价商品不退不换”的告示,你是否便打消了退换的念头?但事实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也是商家的“霸王条款”。“3•15”前夕,眉山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公布的2024年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中,就有此类案例。
大家在购物狂欢的过程中,有没有遭遇商家的促销“套路”?如果遇到了下面这5种情况,那么商家就涉嫌违法了!别犹豫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吧!01秒杀、抽奖内定名单商家限时秒杀的产品,你永远抢不到,商家设置的抽奖,大奖永远是别人的。
“清仓特价,不退不换!”“打折处理,一律不退不换!”消费者对此类声明可谓司空见惯,甚至大多数消费者也对上述行业潜规则持认可的态度。 网友咨询: “特价商品,概不退换”有法律依据吗? 王贺来律师解答: 特价商品是指商家为了促销而打折销售的没有任何质量问题的产品。
大众网记者 侯祥家 通讯员 安睿 青岛报道培训机构搞优惠活动,家长支付费用后却遇到培训机构跑路退费难问题。课没上完,协议约定“不退不换”,学费还能追回吗?即墨法院以一起教育培训合同纠纷案件解读相关法律规定。
近日,一些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反映,他们在国货服装品牌URBAN REVIVO(以下简称UR)购买的打折商品无法退换。经过实地调查,记者发现,若消费者坚持自己的立场,退货仍有可能。律师表示,商家规定特价商品不允许退款或退货的格式条款,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无效的。
中新网山西新闻3月19日电(刘小红)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际,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6个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聚焦消费者保护重点领域,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其中一起案件为“网购商家要诚信,退换货物要守信”案。
新买的手机已被“提前激活”;买到的商品有瑕疵,商家却以“特价”为由不退不换;外出就餐遭遇临时涨价……遇到这些消费问题应该怎么办?新鲜出炉的“消费避坑宝典”来了!日前,济南市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消费维权典型案例,手把手教你见招拆招,一起来看看吧!
预订酒店后不可取消,又或是30分钟后不可免费取消,这些不合理的退订规则一直备受消费者诟病。在黑猫投诉平台,以“酒店不可取消”为关键词搜索,投诉多达一万多条。据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本月起正式实施,是否能够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齐新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自己的权益问题。然而,记者采访中发现,日常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维权的过程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又是一年“双十一”,许多人都在购物车里添加了心仪商品。但是面对商家“满减”“大促”“预售”等各种营销手段的诱惑,不能只顾着买买买,而忽略了背后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忘记付尾款定金能否退还?哪些属于消费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商家“明降暗涨”是否构成价格欺诈?
来源:【宝安日报】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即将到来,面对消费者绕不开的“满减”“大促”“预售”,龙华检察院发布“双十一”“网络购物法律指南”,提醒消费者如何保护权益。指南1“双十一”前夕,商家营销短信不断“轰炸”消费者,违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