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猫捕鱼民国课本已经非常接近近代白话了,不过仍然有文言文的影子。《猫捕鱼》一文中的“伏”意为趴着,“欲”意为想要,“坠”为掉落,“食”为吃,“坠”为掉落,“跃”为跳,“皆”为都。
7080后的你,还记得小时候的课本吗?咱们一起哭一回!真的泪奔了!教室里的霉味儿,新书的油墨香,上学去供销社进屋就闻到的苹果香,酱油香,是我挥之不去的记忆。这种心情只有同代人才能体会到。回不去的童年!怀念青春,怀念童年,直到现在我才深深地体会到,我曾经拥有过的时光有多美!
前天我写了一篇《小学教材插图太丑?看看民国教材插图,你会发现这不是丑而是很丑》,然后有读者这样留言:“就像作者,不用建国后的小学优秀教材举例而用民国,难道新中国后就没有优秀美感的插图了吗?难道只是随便举例吗?心之不正,术必有邪!”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商务印书馆损失殆尽。经过半年艰苦努力,8月1日复业。复业后,小学、初中用的全套教科书以“复兴”冠于书名,并成为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套成功的新式教科书。泛黄的老课本,历久弥新的峥嵘岁月。“复兴国语”,是“一·二八”事变后商务人对重建民族文化的呼号。
语文教育及其背后更深广的母语教育,是一个不会也不应过时的话题。近一百年前的国语老课本,既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的共和气象,也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风。从臣民到国民、公民,如何在少年时期养成独立之人格,如何在共和社会中安身立命?
这两天,一条关于现行课本“太丑”的新闻冲上了热搜……我们现在的孩子,得到了最好的物质保障,却要接受这样的“审丑教育”,不得不说是时代的悲哀,不过有关部门已引起了高度重视,如何改变,我们拭目以待……美好的教育它会教人欣赏韵律的美、文学的美、叙述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的心灵,在艺术
澄衷蒙学堂。坐落在和义大道上的宁波教育博物馆是一个大宝藏。里面收藏着教育方面的许多珍贵文物。如果你用心探寻,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抑或藏着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大学问。为大家介绍一本一百多年前的小学识字课本《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盗贼夜行,军阀逐鹿的民国年间,多处乡镇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原因之一,民间社会的许多路口站着有严肃的先生、学童,手中握着课本”——邓康延教科书本质是并不是关乎书本的,而是关乎是非、人性、关乎真善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