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节目,今天咱们来聊一聊信息安全。随着现如今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每个人的必需品。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会在手机上装很多的APP,甚至有些老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之下就安装了不少的APP。
这一类诈骗大多数是以零门槛、低利息、秒批款这些词语来诱导受害者,吸引受害人通过“链接”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手续费、刷流水、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缴纳各种费用,当骗子收到转账后,会关闭诈骗App和网站,并将受害人拉黑。
央广网北京1月22日消息 日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防范通过仿冒金融App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互联网金融协会表示,近期,关注到不法分子通过仿冒金融App实施诈骗行为的情况,造成金融消费者财产损失。为提高社会公众防范意识,保障自身财产安全和信息安全,特发布风险提示。
12月21日,南都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新闻发布会获悉,近期,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牵头普陀、浦东等5家公安分局,成功侦破利用非法APP引流实施高利放贷系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67名,取缔非法网贷APP十余个,涉案金额达2.4亿余元。
据深圳金融监管局消息,近期,有群众反映通过网络遇到息费不透明、实际借款成本过高、个人信息泄露、过度借贷等问题,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案例一】王某在刷短视频时发现一则宣称“无手续费”“无其他任何费用”的借贷广告,遂点击链接并根据页面提示下载某网络贷款APP。
证券时报记者 吴瞬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网络贷款成为许多人解决资金需求的便捷途径。然而,在便利的背后,高利率、隐形费用和各种“套路”问题日益凸显,给消费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风险。近日,证券时报记者深入走访网贷逾期群体,并对当前网贷行业生态进行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