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继位期间,骄横放纵,大臣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非但不听,还想除掉赵盾,赵盾正好逃走,在晋国边境一个偏僻的地方躲了很久,后来,赵盾的同族弟弟赵穿杀死了晋灵公,拥立先王晋襄公的另一位弟弟黑臀为国君,既晋成公,赵盾才重新回到朝中,赵盾去世时,国君已是晋景公,晋景公赐赵盾谥号为“宣孟”,并让赵盾的儿子赵朔继承爵位,赵朔取了晋成公的姐姐为妻。
元朝时期,《赵氏孤儿大报仇》、《赵氏孤儿冤报冤》的杂剧风靡全国,成为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之一。那么,“赵氏孤儿”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今天,笔者便为大家带来春秋时期赵氏灭门案始末。故事要从赵氏先祖赵盾讲起。话说,晋成公时期,赵盾已成为举国上下首屈一指的政治人物。
春秋末,在晋国,发生了奸臣屠岸贾杀戮赵朔并诛杀赵氏一族事件。 当时屠岸贾手握大权,阴谋作乱,就借故想除却政治对手赵朔,另一大臣韩厥极力反对,认为此举一不请示国君,二又妄自杀人就是犯上作乱,但屠岸贾不听。于是韩厥将此事告诉赵朔,要他立即逃走。
公元1753年,法国大文豪、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伏尔泰偶尔看到一本名为《赵氏孤儿》的中国剧本,马上被其生动曲折的情节所吸引,更为剧本中表现出来的中国儒家道德思想所折服,于是动手将其改编成五幕舞台剧,并于两年后在巴黎正式上演,获得空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