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着意作元宵,陡使新春乐事饶。”元宵佳节将至,今天(2月11日),浦东三林老街迎来乙巳蛇年元宵盛会。长达千米的青石板路上,非遗市集和民俗展演热闹交织,为水乡老街注入鲜活的文化生命力。自古以来,三林便有“东西两庙碰头会,双龙共舞风头足”的盛况。
根据《上海市园林街镇创建办法》(沪绿容(2014)192号)文件精神,浦东新区三林镇和闵行区古美路街道申报了创建“上海市园林街镇”。经初审,验收、现场评定,浦东新区三林镇和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已达到“上海市园林街镇”标准要求,经公示无异议,现决定命名其为“上海市园林街镇”。
穿梭时光隧道,领略三林民俗文化的前世今生……4月23日,2024第十一届上海民俗文化节暨三林塘圣堂庙会在前滩31演艺中心举行开幕式。通过一场精彩的剧场秀,对话过去与未来,为观众呈上一场精彩的浦东民俗文化大秀。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玮出席活动。
为增添城市绿色空间,今年以来,浦东新区三林镇将西泰林路沿线面貌不佳的绿地改造为口袋公园。近日,三林镇“飞龙园”和“潜龙园”口袋公园项目对外开放,并荣获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活力空间类“匠心创意奖”。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锣鼓喧天、旌旗招展,一个“大龙头”带出一条民俗行街队伍,穿行在小桥流水之畔,粉墙黛瓦之间,将三林老街上的路人,不断地吸引入这片流动的欢乐海洋。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
浦东的三林舞龙作为传统民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图腾。在古代,每当遇到洪涝、干旱等天气灾害时,人们都会通过舞龙来祈求五谷丰登。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陆大杰是三林本地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浦东绕龙灯)的传承人。
昨天下午,浦东三林老街上热闹非凡,一场“玉兔祥龙闹元宵”民俗文化活动精彩上演,粉墙黛瓦的古镇老街上迎来了充满浓郁民俗风情的非遗巡游行街表演,现场还有包汤圆、吃汤圆、猜灯谜,文艺表演等,还吸引了一批在沪的外籍游人参与其中,中国民间传统的闹元宵民俗活动让大家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中新社上海2月23日电 题:正月三林绕龙灯 古镇非遗“点亮”元宵佳节中新社记者 王笈“正月三林绕龙灯,旌旗锣鼓闹街村。”2月23日,元宵节前夕,“龙腾狮跃闹元宵”活动在上海浦东三林举行,长约120米的金色“巨龙”在三林老街上游弋飞腾。
锣鼓开道,白墙黑瓦、飞檐斗拱的传统民居前,一条60米长的大金龙威风凛凛,龙首高高昂起,龙身有节奏地上下起伏。舞龙队一路向前,引领行街队伍穿梭在青石板路上,记者也随着前来观赏的市民游客往前,生怕错过一分一毫。
浦东引领区建设两年来,经过两轮“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公共服务设施覆盖面显著提升,15分钟可及可达覆盖率从2018年的36%上升到2022年的93%。如何进一步提高覆盖率?近日,三林镇在一段15分钟步行距离的街区路面上,开展了全新的探索。
在浦东的各个角落——道路两旁,历史建筑通过文旅活动“活”起来;“口袋公园”里,绿化景观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写字楼附近,园区和绿地洋溢着“烟火气”;住宅小区里,推窗见绿、四季见花;街角花园里,随处可见的五彩斑斓;桥下空间里,告别“灰色”,别有洞天随着城市微更新不断推进,浦东逐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