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的发明人是一位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学家,名叫钱乙,被后世尊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因为他医术高超,且又非常善于治疗儿科疾病,所以被请进皇宫担任御医。有一天,钱乙从太医院下班回到家中,突然有人登门求诊。
随着现代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中医药显得日渐式微,现代人们在生病时往往会首选见效快的西医和西药。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医传承千年也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很多疑难杂症反而通过中医的调理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副作用也更小。许多传统药方在现代依然焕发着生机,六味地黄丸就是其中之一。
在门诊工作中,经常会看到患者时不时来开具六味地黄丸,询问下得知,大部分人感觉自己有尿频、腰痛、乏力等症状,就认为自己需要补肾,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想到六味地黄丸,甚至有些人把其当成壮阳之品经常服用,六味地黄丸似乎变成了补肾的通用专方。
六味地黄丸选自宋代太医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地黄丸”方,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药,适用于肾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遗精等症。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
谈到中药瑰宝,有一味药肯定是榜上有名的,那就是六味地黄丸,很多人并不了解六味地黄丸的历史,早在宋代的时候,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就撰写了《小儿药证直诀》,文案中就记录了地黄丸,原著中记载地黄丸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肾怯失音、卤开不合、神气不足、目白睛多、面色晄白等证。
六味地黄丸凭着其悠久的历史和知名度,受之无愧地当选为中成药中的“VIP”,甚至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神药”“万能药”——腰疼了来两粒,腿酸来了两粒,阳痿了也来两粒⋯⋯医院门诊上也时时听到有患者询问:大夫,我得的这种病,能不能吃六味地黄丸呢?
六味地黄丸作为滋阴补肾的代表中成药,一直以来都被广泛使用,不少人还会把它当作滋补药,自行购买服用,下面给大家讲一讲关于六味地黄丸你可能不知道的事,让大家更透彻地了解一下这个“明星”药物。好药也要用得对、用得好!
但是很多人以为只要腰痛、肾虚都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就是用来补肾的。真的是这样吗?有一日钱乙和弟子在给患者治病时,一位大夫带了钱乙之前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钱太医,您这方子较前贤张仲景《金匾要略》八味丸少了两位药,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