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 通讯员陈泽璐)近日,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学员与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案件,学员轻信该机构所谓“考试包过”的宣传报名培训,后发现培训服务与约定不符且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法院判决培训机构返还学员部分培训费。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12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堵住培训机构“卷款跑路”的漏洞》的评论。一段时间以来,培训机构“卷款跑路”事件频上热搜,涉事的不乏全国连锁培训机构,消费者对此反映强烈。
新京报讯(记者 左琳)3月15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加大消费领域司法规范力度,助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该院选取了审理的十起涉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其中一起案例出现在教育培训领域。隋某与某培训机构就消防工程师培训签订《培训合同》。
扬子晚报 一部《哪吒2》爆火带动了国内的动画热,特别是片尾致敬了130多家大大小小动画公司,也让不少培训机构嗅到了商机,纷纷开设动画制作相关课程,意图抢占“风口”。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商家所描绘的那般美好。
当下家庭教育培训市场存在乱象,一些机构打着专业旗号,在各类平台大肆宣传,用所谓“上万伙伴亲测”“一对一指导、操作简单”等话术吸引家长。不少家长因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存在问题急于报名课程,却发现一些网课缺乏针对性与实操性。家庭教育培训如何为家长提供权威、专业的服务?
近年来,“考公考研热”促推教育培训机构如春笋般出现,教育焦虑由成年群体传导到中、小学阶段,为了不让孩子成绩“滑坡”,家长颇为焦心。自己辅导不行的,还寄希望于课外培训机构,但由此引发的纠纷也让人烦心——教育培训机构“退费难”问题也伴随而来,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孩子们现场作画。 杨梅红供图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教育市场同样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创新性。近年来,深圳不仅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还培育了一批本土知名的教育品牌。这些品牌涵盖了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从早期教育到成人教育,为深圳的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教育选择。
在网上报班学习,目前已经是许多消费者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知识付费行业也随之兴起,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相关乱象也是层出不穷,从业人员资质存疑,或者是低价购课后被“套娃”收费,并且遭遇退款困难等,让享受学习的过程反而成了一件堵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