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许旷)2月10日10时,黄旭华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武汉市武昌殡仪馆天元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李德仁携夫人朱宜萱前来送别黄老。2024年6月24日,李德仁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接受习近平总书记颁奖。
“请坐,大家请坐,先握个手!”6月30日上午,李德仁院士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作完90分钟科普讲座后,5位热心读者受邀上台互动,他主动与身旁的两位小学生握手。今年85岁的李德仁是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山河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2月10日10时,黄旭华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武汉市武昌殡仪馆天元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李德仁携夫人朱宜萱,前来送别黄老。
李德仁院士为青少年寄语:从小立大志,长大做栋梁_大武汉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1日讯 21日上午,武汉大学附属中学报告厅里沸腾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来到学生们中间,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才之路,并为全国青少年寄语。
中新网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他带领团队突破高精度遥感影像处理技术,使中国国产卫星影像定位精度达到国际同类领先水平;他参与创立中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助力中国测绘遥感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他在全球率先提出通信、导航、遥感(通导遥)三种卫星集成应用,领导打造推进通导遥
原创 缅怀功勋的 武汉大学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逝世2月10日,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来到追悼会现场沉痛悼念黄旭华院士长期坚守在科研一线的黄旭华院士和李德仁院士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令人无比动容图片来源:央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武柳青 苏鹏宇“新春快乐!我们在武汉大学给大家拜年了。”新年钟声敲响时,湖北唯一“两院”院士李德仁,领衔武汉大学师生亮相央视春晚给全国人民拜年,他们还一起参与了《难忘今宵》的演唱。
据《湖北日报》报道,2月10日10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武汉市武昌殡仪馆天元厅举行。
24日上午,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李德仁院士登上了领奖台。其实,当选院士后,就有人劝他:“你都当院士了,节奏放慢一点,注意身体健康。”对此,他在《科技日报》上写了一篇题为《院士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的文章。
6月24日85岁的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在人群中寻找他的“老太太”——夫人朱宜萱教授一同合影这温馨的一幕在网络上刷屏“您获奖也有爱人的功劳?”面对记者的提问胸前挂着奖章的李德仁院士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是,有她的功劳!
来源:人民日报测绘遥感学家李德仁——精准测绘大地山河记者 谷业凯人物小传李德仁,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测绘遥感学家。1939年生,江苏泰州人。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85年获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博士学位。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今天(24日)上午揭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分别授予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李德仁院士在人群中寻找夫人朱宜萱教授,两人在主席台前合影,ToSun记者团在现场记录下这温情的一幕。
今天(10日)上午10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北武汉举行01有一种致敬是“不远千里,送您一程”送别仪式现场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有许多群众自发前来送别黄旭华院士在黄老遗像前人们鞠躬悼念,献上鲜花在吊唁仪式现场有束花的落款令人泪目“黄总
央视网消息: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揭晓,今年85岁的两院院士李德仁是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开创者之一,为中国成为遥感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颁奖仪式后,记者见到了李德仁院士以及他的夫人朱宜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