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已然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战略。近期,一则震撼军事界的消息引起了笔者的高度关注:我国正悄然推进一项可以说是"世纪工程"的战略物资储备计划。这一宏伟蓝图不仅彰显了我国的远见卓识,更是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性危机做好了充分准备。
据德国的《经济学人》报道,他们发现中国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从全球各地进口了大量的粮食、能源和金属等战略物资,进口的这些战略物资数量已经远超中国在正常情况下的需求量,因此认为中国可能要发起一场战争,储备这些战略物资就是在提前做好准备。
哪怕是最麻木和迟钝的人看到当今世界这个纷繁复杂的现状,以及美西方越来越不按照常理来出牌的表现,还有就是整个西方在以色列进行了大规模种族屠杀式的行动之后始终对这个国家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谴责,我们心里面最起码都有一个结论,老美为了维护他们那个阵营的权威和霸权,正变得越来越疯狂。
德国的《经济学人》注意到,中国内地过去二十年的食品和工业原材料进口,即便在2023年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也增长了16%,今年的前5个月更是持续增长了6%,首先光是天然气储存槽就在过去的十年里,增长了6倍,达到 250 亿立方米,满足23天的需求不成问题,而现有的原油储备也逐渐达到13亿桶,比美国的8000万桶要多得多,可以供应115天的进口,如今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除此之外中国拥有世界上51%的粮食储备和67%的谷物储备,其中大豆的储备量已接近4200万吨,在工业原材料方面,中国自2018年起,储备铜和镍的库存大约在总需求的35%到133%,无疑让西方国家更加担心。
全国政协委员庞达建议建设防疫等必备应急物资国家战略储备库。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委、黑龙江省委主委庞达在政协提案中建议,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建设防疫等必备应急物资国家战略储备库。
如今特朗普时代是确确实实回来,而和他一道的还有关税战和单边主义,这就客观上使得全球的能源市场必然会有很大的波动,许多战略资源的争夺成为大国博弈的隐形战场,而中国虽然也是地大物博,但体量放在这,许多资源还是严重依赖进口的,铜就是其中一个无法忽略的存在。
中央储备粮长乐直属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库区占地面积约270亩,是福建省仓容最大的储备粮库。近年来,该库区逐步建设智慧储粮系统,坚持“安全储粮、绿色储粮、科学储粮”,全方位对粮食的进仓、取样、检验、仓储、退仓进行科学管理,对粮食的温度、虫害等数据指标进行24小时监测,保障粮食安全。
中国战略核力量的发展,是对中国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的一种保证,却让美国的反华势力异常紧张。作为一个习惯依靠核大棒来行使霸权的国家,美国军政高层现在非常担心,中国的战略核力量强大到一定程度后,会不会改变同美国的对话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