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画笔记面对周臣的这卷克利夫兰卷本《流氓图》,我时常找不到对焦点。被丑化的丐者,显然并非是画家所见的真实,而是有意为之的“率尔图写”,联想到正德年间以宦官刘瑾为首的宦官集团祸国殃民、扰乱朝纲的做派。克利夫兰卷本周臣《流氓图》全卷
他是中国明代中期的著名职业画家。他有两个学生特别著名,一个唐寅,另一个仇英。唐寅、仇英青出于蓝,风格上极为接近,但当时名气已超过老师。虽然周臣不如唐寅名声远播,但在当今艺术市场上周臣的作品并不比唐寅的价格低多少。周臣(1460–1535),字舜卿,号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
明朝初期,由于经常与北元残余交战,为了满足战马供应,朝廷就强令河北等地农民充当养马户。然而养马需要百姓付出的代价极大,不仅耽误农事,如果养不好还要承担赔偿和处罚,一度导致百姓不得不“卖田产、鬻男女,以充其数,苦不可言”,当时便有人形容“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
一场大旱灾让王朝上下惊恐不安“天变不足畏!”“人定胜天!”这样的豪言壮语听起来让人非常振奋,但实际上,天变是十分恐怖的。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自然灾害依然会让人心生畏惧。严重的天灾给民众带来的往往不仅是毁灭性的打击,还有着无尽的绝望。
“流氓”是现今人们生活中常用的贬义词。据《现代汉语词典》释义,该词作为名词,多用于代指那些不务正业、撒泼无赖的为非作歹之徒;而作为动词则形容这些为非作歹之徒的不良言行。但从词源上看,“流氓”却并非贬义词,而仅限指那些居无定所的流浪者。
恢弘壮阔的史诗巨制,常起于最平凡不过的序章。今日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和景区的紫禁城(故宫)全景。600年前的今天,1420年10月28日,或者用当时的纪日方法,大明永乐十八年九月廿二日,岁在庚子,月在丁亥,日在丁亥。
这些作品里的文化元素在国内尘封已久,代表了曾经辉煌的中华文明,却不能承载现实里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没有了人性的流露,作品也就无法让西方人感同身受,只是撑起了艺术家面对西方时的自信,而选择这种文化策略也是无奈之举,那时候当代艺术的话语权还掌握在西方人手里,而他们只想看到他们想象中的中国。
《古画新品录》,黄小峰著,理想国·湖南美术出版社2021年7月版, 454页,128.00元。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黄小峰先生长期关注中国美术史,致力于中国古代绘画的研究,对视觉文化尤有兴趣。
◎刘跃兵十几年前,网络上所连载的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受到网民青睐,后来又结集成书。一时间,掀起了一股探秘明史的文化热潮。的确,明朝是一座富矿,其珍宝是挖掘不尽的。因切入角度不同,捕获必然相异。我们既可以从历史典籍入手“以史说史”,又可以从文艺作品入手“以艺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