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在上海正式启动,该古船系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初探明该古船系清同治时期木船,船上载有景德镇窑瓷器、紫砂器等数量巨大的精美文物。3月3日,极目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该古船预计年底打捞完成。
今天(4月18日),网友发布视频称上海外白渡桥附近水域出现大量鱼类。视频显示,水面上漂浮着大量鱼群,其中有一些鱼出现翻肚现象。外白渡桥附近安保人员告诉东方网·纵相视频,今天早晨三四点这片水域已经都是鱼,“活得多”。
今天凌晨,长江口横沙水域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新的历史性突破,22根巨型弧形梁组成的重约8800吨的沉箱装载着长江口二号古船,经过4个多小时的水下持续提升后,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中部月池缓缓露出水面,古船桅杆率先破水而出,清晰可见,这是这艘清代同治年间的古船时隔150多年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
近日,上海苏州河因市民盲目放生而出现大量死鱼,甚至一天内捞出1吨死鱼,受到公众关注。 缺乏科学依据的放生行为不仅导致动物死亡,污染环境,还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危害生态环境。 盲目放生为何愈演愈烈?放生变“杀生”,难题怎么解?
炎炎夏日各地游泳馆都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候你随便走进一家游泳馆基本上看到的都是“下饺子”的情景↓↓↓想必,每当这种时候你肯定担忧过游泳馆的水质问题、泳客素质问题......前段时间广州就出了个“有味道”的新闻:说一名男子游泳时突然脱下泳裤在泳池内拉粑粑...
近日,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正式开始打捞。未来,这艘古船将“安家”于杨浦。目前,这艘清同治年间的贸易商船正沉睡于上海崇明横沙岛东北部北港航道水下,船体埋藏于海床下5.5米。考古调查显示,这艘古船船身现存约38.
来源:新闻晨报 昨天(4月18日)早上 网友发布视频称 上海外白渡桥附近河道出现大量鱼群 视频显示 水面漂浮着大量鱼群 其中有一些鱼出现翻肚现象 图源:网络 下午3点,记者在现场发现水面环境已恢复整洁,只有零星一两条死鱼随着水浪沉浮。
极目新闻记者 李博通讯员 贺敏 林玟5月24日下午,湖北省宣恩县贡水河大桥下,36岁的李小龙一头扎进长满水草的河道里,无偿帮游客打捞无人机。打捞现场视频截图前一日,游客刘先生在贡水河旁拍摄夜景时,因操作不当,导致无人机落水。
2023年7月8日,长江口二号古船与观众首次近距离见面。半年多前,古船在长江入海口的浑浊海水中被成功打捞出水,大家通过直播画面见到了它的真容,但出水文物和水下考古的黑科技的与公众隔着荧幕,无法最直观和真切地呈现出来。
今天上午10时许,位于杨浦区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处,包裹着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可开合智能保护舱上盖缓缓打开,9名考古工作者进入古船所在区域开始挖掘,2名工作人员则在一旁用仪器密切监控考古现场情况——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试掘正式启动。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9月28日电(记者孙丽萍、丁汀)“长江口二号古船启动试发掘!”28日上午,在位于上海杨浦滨江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随着一声号令,巨型黑色钢架和玻璃构造的考古智能保护舱被“一键开启”。多名考古工作者持手铲走进考古舱,开始发掘文物。
2022年11月21日,“长江口二号”古船船体被打捞出水面,初露真容。新华社资料图片 百余年前,一艘船沉入长江。它同时沉进了一段漫长岁月里,带着数量巨大的历史遗存。直到9年前,一支考古队伍发现了它。整个业界为之兴奋。代号“长江口二号”,这艘古船上,究竟承载着多少长江的秘密?
中新社上海9月28日电 (记者 王笈)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试掘工作28日在上海正式启动。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中国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预计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经过连续多年的水下考古调查,初步探明这是一艘清代同治时期的木质帆船。
上海动物园通报小老虎意外溺亡:应激跳入水池,未能成功打捞视频截图关于上海动物园小老虎意外溺亡事件的情况说明感谢社会各界对小老虎意外溺亡事件的关注,园方对此次事件也深感痛心和遗憾,现将情况通报如下:2023年1月9日上午10点左右,上海动物园将1只母虎与其4只幼崽(3雄1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