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高祥近几日,杭州萧山的一处社区民生改善工程在文物保护者群体中引发了不小的关注。有网友向潮新闻反映称,明清萧山北城墙遗址正面临建设工程破坏的紧迫危险。古城墙遗址为何会与民生改善工程发生“碰撞”?小小的城墙砖有多大的文物保护价值?5月6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潮新闻 记者 李娇俨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这两天,2024年度国际古迹遗址日世界文化遗产主场活动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行,并成立了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考古遗产管理专业委员会,将更广泛地汇聚专家学者、遗产地管理者、遗产保护利用服务供应者,推动考古遗产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柴岭山、蜈蚣山土墩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部西山山脉柴岭山至蜈蚣山之间的山顶、山冈或山坡上,西北距钱塘江约8公里,东北距萧山区政府约5公里,北为湘湖风景名胜区,南为蜀山街道联华新村、黄家河村、溪头黄村等。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前,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核心是环太湖地区。良渚文化在中华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历史长河中勇立潮头,拥有以莫角山宫殿区为中心的良渚古城及其成熟的道路交通体系与功能分区,以反山和瑶山大墓为代表的王级墓葬,以山前高低坝设施为核心的庞大水管理系统,以精美玉器为载体的上层意识形态,以刻划符号为形式的图文记录手段,以寺墩、福泉山等聚落群为代表的地方性方国,以聚落和墓葬分化为指征的社会分层,共同昭示其已经具有文明古国形态。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丽珍深蓝的海洋,阻隔了通途,涌动着神秘和未知,古人们运用舟楫之利,迈向更广袤的世界。一叶扁舟,承载着希望与梦想。8000年前,跨湖桥人挥动石斧,砍倒一棵马尾松,经过火烧、砍削,刳木成舟,劈波斩浪。独木舟载着智慧的古人,泛舟江河湖泊。
来源:【人民日报】持续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一条独木舟静静“停泊”在遗址厅。长约5.6米,最宽处约52厘米,平均厚度为2—3厘米,这条距今已有约8000年历史的独木舟,被誉为“中华第一舟”。
潮新闻客户端 金锡逊那天时已深秋,杭城却绿荫浓郁,天气仍热,这气温总不肯听季节的指挥呵。反正关在屋里更加闷,女儿就开车来带我和老伴出去逛逛。私家车飞驰在公路上,车窗外那公路边的花坛,花儿们一长列笑颜盛开,月季花的彩带竟绵延无尽,鲜艳炫目地从车窗边掠过。
沟壑深沉的古遗址,蕴藏着“杭州大地曾经的文明”。每一道痕迹,每一块残石,仿佛都在诉说着远古的故事。岁月的风沙侵蚀不了它们所承载的记忆,反而让那份神秘与厚重愈发深刻。2024年,杭州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田野考古上都发现了哪些“文明痕迹”?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丽珍杭州市萧山城区西南约4公里,城厢街道湘湖村,钱塘江、富春江与浦阳江(钱塘江支流)三江在附近交汇,曲折蜿蜒流入东海;低矮的山丘、连绵不断的会稽山脉,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这里守护着的,还有一个隐藏了8000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