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门诊上,我经常跟家长们说:“孩子能少吃药就少吃药,能通过食疗来调理最好,能中药不西药。”毕竟是药三分毒,特别是长期用药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不利。而从中医的角度看,“治未病”才是硬道理。也就是说,在疾病还没有形成之前,我们就应该通过调养,帮助孩子增强免疫力,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
立秋后家长应该明显感觉早晚温度有下降,但是中午、下午还是很热,加上雨水也少了,很多时候是燥热。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阴虚火旺了,本身盛夏就会过多流汗,损耗津液,加上进入秋季雨水减少,“燥”热正盛,这时候身体就很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的情况,需要滋阴生津才行。
秋季干燥,气候转凉,很多人容易患上秋季咳嗽。秋季咳嗽是由于天气干、风沙大,致使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秋咳伤肺,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人通过饮食调理来缓解秋季咳嗽。因此,当干咳一直无法好转时,推荐大家喝“一汤一粥”。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病症之一,不仅让孩子难受,也常常令家长们忧心不已。在中医领域,有着诸多独特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调理小儿咳嗽,其中,中医药膳就是一种兼具美味与健康功效的特色疗法,既能帮助缓解咳嗽症状,又能在日常中起到预防的作用。一、认识小儿咳嗽小儿咳嗽的成因多种多样。
来源:【青岛信网】在春节假期,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大鱼大肉再加上年货、零食,花样繁多,易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加之初春天气变化,可能有咳嗽、咽喉不适等肺系疾患。为了帮助身体恢复元气,以更好状态迎接新一年,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专家为大家推荐几个代茶饮食疗方。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浙江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 蔡玉群漫长而炎热的夏季过后,肠胃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消化系统处于脆弱状态。进入秋季,干燥的气候又容易损伤肺脏的阴气和津液,引发口干、咽干、咳嗽等症状。《黄帝内经》提到“秋冬养阴”,指秋冬要注重滋养阴气。
据养生每日推送今天是秋分。“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天过后,白昼渐短夜渐长,天气也慢慢转冷了。《黄帝内经》云:“四之气为太阴湿土,主大暑至秋分”,意思是从大暑到秋分之间,大气为湿气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