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995年本哈德·施林克所创作的小说《朗读者》为背景。故事讲述一名于1950年代的德国少年米高和一名中年女子汉娜展开一段忘年恋,但汉娜不久不告而别。米高后来成为年轻律师,再度见到汉娜时,她由于她在战争后期中担任一个集中营警卫时的行为成为一名因战争犯罪受审的被告。
看完《朗读者》这部电影,观众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汉娜是谁?”我们遇到了一个难以理解的人。对于汉娜的定位,其实演员凯特·温丝莱特也有过我们的困惑,当导演史蒂芬·戴德利和她第一次坐下来讨论汉娜时,温丝莱特完全不能理解这个人。
在我们年少时,是否心中都曾有过这样一个人。如果是他,那么必然风度翩翩博学多才,或者是优雅英俊关心体贴。他也许是一个叔叔,也许是一个哥哥,但他一定年长于你。如果是她,那么必然温柔美丽善良可爱,或者是细腻动人冰雪聪明。她也许是一个阿姨,也许是一个姐姐,但她一定年长于你。
今天又一次重温了一下2008年上映的剧情片《朗读者》,这部由史蒂芬·戴德利执导,奥斯卡影后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的电影,翻拍自一部同名的畅销小说,虽然已经过去了12年,但是再次重温这部电影的时候,依然能够让人感动和带来不同的体会。
《朗读者》看了两遍。像女主角那样狂爱自由、聪颖而感性、柔媚入骨但又刚强独立的女人在现在生活中是不多见甚至是几近于无的,因此小说引来恶评如潮毋宁说是这样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情爱观、婚姻观挑战了大多数人的神经。
01史蒂芬·戴德利导演的《朗读者》,讲述了一个15岁少年迈克,在回家路上偶遇了38岁的汉娜。迈克身体不舒服,汉娜给予了他帮助,等到迈克身体恢复健康后,他专程来感谢汉娜。在迈克离开时,汉娜正好要去上班,她就让迈克等她换衣服,然后他们一起走。
在一次采访中,马斯克谈到认知这个话题,他说:“到现在我不再跟别人争论了,因为我知道一个人的观点言论只能基于自己的认知,人永远无法超越自己的认知。电影《朗读者》所表达的感情,是多元的,基于不同的情感经历、社会阅历、视野和学识,往往会得出千差万别的解读。
上映于2008年的电影《朗读者》,讲述的是一个好故事,而且是一个相当紧凑的好故事。电影高度还原了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原著小说,而且“亦步亦趋”地相当成功——从影像和文字层面都达到了——写情色却不显得情色,在大时空跨度中环环相扣的情节,点到即止的对白,精彩缜密的心理反思——显然,这并不是一本哗众取宠的廉价低俗作品,而是一本严肃文学和电影,甚至是一本主题相当多元的经典文学,似乎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与自己高度相关的主题。
20世纪最伟大的经典电影之一《泰坦尼克号》永远青史留名,同样该片女主角凯特·温斯莱特也惊艳四座。如果你因为此事感到遗憾或者惋惜,那我觉得大可不必,因为今天我要给你分享的是凯特·温斯莱特的另一部作品《朗读者》,这部作品的她比《泰坦尼克号》未删减版更大胆,感情戏更加突出。
今天灰狼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部由泰塔尼克号主演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的大尺度伦理电影《朗读者》,其大尺度的背后究竟透露出怎样的情愫呢?《朗读者》是一部由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的电影,讲述了一段关于爱情、道德和历史的复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