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省副总河长、潇河省级河长、太原市委书记韦韬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系统施策,合力维护区域水生态环境安全,以太榆退水渠水质稳定达标助力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太榆退水渠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承担着太原南部新区、晋中城区的排退水,曾经是制约汾河太原段消灭劣五类水体的关键节点。为消灭汾河劣V类水体,2018年以来,太原市在太榆退水渠、北张退水渠、潇河退水渠等流域及其支流沿线建设了3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7月9日,榆次区召开太榆退缓洪调蓄和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对接座谈会,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榆次区委书记张英杰,晋中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马成毅,中城航遥(北京)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树伟,山西水投党委书记、董事长白文举,中城航遥特邀专家顾问刘冰冰,区委常委、副区长郝常胜,副区长王艳
太榆退水渠是汾河的一级支流,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承担着太原市小店区、山西综改示范区、晋中市榆次区的排退水任务。长期以来,由于沿线村庄排污口众多,且环境基础建设滞后,污水横流、臭味刺鼻的景象一度成为太榆退水渠的真实写照,成为人民群众身边亟待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
6月15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星深入榆次区,调研“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项目,协调推进有关工作。他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领袖寄予山西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保护好汾河母亲河的殷切嘱托,按照全省、全市“一泓清水入黄河”誓师大会要求,紧盯目标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务实的工作举措,抓紧抓实抓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加快推动晋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生态保障。
《晋中日报》6月4日刊发,原标题:常书铭在榆次区调研“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作时强调。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紧盯目标任务,持续抓好污染防治,抓紧抓实“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我市在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提供坚实生态保障。
中国网 山西 综合编辑 7月2日,晋中市人大常委会环保执法检查组暨晋中环保行记者团在市城区进行了检查采访。一天时间,检查组和记者团先后现场了解了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情况、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扬尘治理、黄标车淘汰、露天烧烤整治等涉及环保工作的内容。
9月6日至7日,省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郭宏魁、副组长张斌一行赴晋中市榆次区、太谷区,就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省级督察交办任务整改及“一泓清水入黄河”项目推进情况开展现场督察和走访调研。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榆次区委书记张英杰在榆次参加调研。
山西晋中市榆次区地处山西腹地,共有15条河流及人工水道,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年均水资源总量9043万m³,人均占有量162m³,仅相当于全省均量的42.5%,远低于国际公认1000m³均量的严重缺水界限。
中国网大运纵横 综合编辑 “十二五”期间,榆次区水利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农村人畜饮水和城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水利经济综合发展,各项水利工作取得良好成绩,水利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些地方在个别月份没有稳定的清洁水源补给,容易导致河道生态流量不足,为黑臭水体长治久清埋下隐患。河北省鸡泽县在河道治理中采用“生态浮岛”技术,种植挺水植物,既美化了河道,又净化了水体,达到了生态治污效果王晓摄。
1963年,榆次兴建了太榆东退水工程,开挖退水干渠支渠23公里,建桥、闸、渡槽等33座,渠水流至张庆乡东贾村,与1962年完成的改建太榆退水渠太原段工程接轨,两条渠水汇合后注入汾河,形成了太榆退水渠榆次段完整体系,成为太原、榆次两地2.67万平方公里农田和若干条大小河流沟渠的重要水利项目。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线访谈。在节目的一开始,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视频】2020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作出新增两个“1万亿元”的安排,这其中包括1万亿元的新增财政赤字和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