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尼亚乔莫·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一处中非合作的农业示范区里,今年试种的白玉米喜获丰收。一穗穗颗粒饱满的玉米装满一个又一个编织袋,当地科研人员兴奋地展示着他们的最新成果。“相比周边同品种玉米,示范区的白玉米产量高出5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文俊 通讯员余嫚雪角马“大军”渡河、黑背胡狼与兀鹫争夺食物、赤地松鼠蹲在白蚁洞上张望……《肯尼亚常见野生动物鉴赏》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肯尼亚野生动物科普作品,也是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魅力东非”丛书的第一本。
人民网内罗毕8月14日电(记者黄炜鑫)8月14日,中国援非农业专家刘高琼,埃格顿大学农业专家约书亚·欧格温诺、史蒂芬·吉藤古在肯尼亚纳库鲁郡马坦吉提萨村开展番茄管理和嫁接技术培训。当地农业官员及农户130余人参加。培训现场。
来源:【人民网】培训现场。人民网记者 黄炜鑫摄人民网内罗毕9月19日电 (记者黄炜鑫)南京农业大学和肯尼亚埃格顿大学近日在肯尼亚纳库鲁郡联合举办中非农业发展和减贫示范村番茄生产培训班。培训班为期一周,共有百余名当地农业官员、农民、企业员工和学生参加。
新华社内罗毕9月19日电(记者闫然 李成)中国南京农业大学和肯尼亚埃格顿大学18日在肯尼亚纳库鲁郡联合举办为期一周的中非农业发展和减贫示范村番茄生产培训班。百余名当地农业官员、农民、企业员工和学生参加。
中国南京农业大学和肯尼亚埃格顿大学18日在肯尼亚纳库鲁郡联合举办为期一周的中非农业发展和减贫示范村番茄生产培训班。百余名当地农业官员、农民、企业员工和学生参加。9月18日,在肯尼亚纳库鲁郡马坦吉提萨村,来自中国的农学教授刘高琼(左二)为肯方学员指导农业技术。
中新社郑州9月5日电 题:中国考古人四赴非洲 在肯尼亚探寻现代人起源中新社记者 韩章云“今年,《豫见东非中肯考古——博高利亚湖遗址石制品研究》将出版,是2019年、2023年我们在非洲肯尼亚开展古人类旧石器考古的一个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附近的一片森林里,肯尼亚德丹基马蒂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调试生物声学设备,这些设备配有高灵敏度的麦克风,可以清晰地记录下鸟的叫声。这套录音设备由太阳能供电,每天早上5时到10时、晚上17时到19时两个时间段工作。
新甘肃客户端讯近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旱地农业生态课题组一行6人在位于肯尼亚Juja地区开展农业田间试验,执行熊友才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国际合作项目“东非高原旱地农业雨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适应性管理”试验任务。
新华社内罗毕9月25日电(记者黎华玲)中国和肯尼亚国家间大型科研合作项目《肯尼亚植物志》首部分册25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布。这是肯尼亚首部国家植物志,填补了该国植物资源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东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月13日,非洲科学院中国中心揭牌暨新当选院士颁证仪式在北京举行,非洲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福锁院士、申建波教授等9位中国院士、专家颁发了院士证书,他们自2020年以来当选非洲科学院院士。
在肯尼亚乔莫·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一处中非合作的农业示范区里,今年试种的白玉米喜获丰收。一穗穗颗粒饱满的玉米装满一个又一个编织袋,当地科研人员兴奋地展示着他们的最新成果。“相比周边同品种玉米,示范区的白玉米产量高出50%!
9月25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主任、《肯尼亚植物志》中方主编王青锋(左),肯尼亚国家博物馆馆长玛丽·吉昆古(中),肯尼亚国家博物馆首席科学家、《肯尼亚植物志》肯方主编杰弗里·姆瓦查拉出席《肯尼亚植物志》首部分册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