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陈赓在打仗的时候也是有勇有谋,他所率领的386旅所向披靡,甚至还能在同一地点两次伏击日军,打的他们落花流水,心生怨念的日军甚至喊出了专打386旅的口号。可就是这样一位在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的人才,却早早的离开了我们,时年不过58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新中国开国中将曾思玉,革命战争年代驰骋疆场,功勋卓著,在冀鲁豫边区的抗战史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诸多感人故事。曾思玉(1911年3月2日—2012年12月31日),江西省信丰县人,原名曾世裕,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征。
1971年,开国中将无故消失7年无人知,找到他时,居然身处老鼠横行的地牢中!事情发生在1971年的一次会议上,周总理在参会的过程中,突然想起来,似乎许久都没有看见过吴克华将军了,于是就问了一句:“你们有谁看见吴克华将军了吗?”
相信,80后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十大将军的宣传画,小时候的记忆也最为深刻,朋友们看到那种威风凛凛的宣传画,都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受,他们不仅是驰骋沙场的将军,而且还都能够写得一手精妙绝伦的书法,共和国十大将军的书法,也是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同时,他们的书法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铮铮铁骨,其中,粟裕将军的书法最为霸气,而且陈赓将军的书法最为文气,文人范十足,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对比欣赏一番吧。
以前总觉得陈赓大将离我很远,他是驰骋沙场的将军,是立校兴校的校长,是万万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但读完《陈赓日记》我才发现,原来那个历史书中的人物也会嬉笑怒骂,闲暇之余甚至有些文青,他仿佛就在我的身边,正通过日记将他的人生向我徐徐道来。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他的书法不仅仅是有功夫的,而且还做到了笔墨随时代,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有着一种金石味道,无论是哪一种书体,亦是如此,从他的行书作品上看,那股豪迈之气,跃然纸上,用笔上十分率真,自然,没有一丝做作之感,是一种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无论是起笔上,行笔上,还是收笔上,笔笔送到,字形上,却以一种宽博的字形为主,突出了一种大气,同时,也给人一种很踏实稳重的感觉,尤其是添加了碑帖气象后,这种感觉更加真切,有些点画书写的也十分个性,点画之间的关系,考虑十分周到,彼此有呼应,相互有照应,首尾联系也十分紧密,时时处处都在彰显一种和谐融洽氛围。
会议结束以后,徐帅、李先念和陈锡联、秦基伟、刘华清等老革命家到院子里照相。1988年6月2日,在徐帅驻地召开“红四方面军战史修改领导小组审稿会议”,原红四方面军的著名将帅徐向前、李先念、洪学智、刘华清、陈锡联、陈再道、秦基伟、李德生、尤太忠、王诚汉、张才千、郑维山、何正文、陈明义、罗应怀、漆远渥等29位老革命家参加了这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