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低、骨显微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系统性骨骼疾病。它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可能因为不良生活习惯或其他疾病而受到影响。哪些人容易得骨质疏松症低体重、高龄、月经初潮来得晚、绝经比较早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每一步行走、每一次跳跃,都由骨骼在默默承受着身体的重量和压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个“内在支撑”会因内部逐渐退化而变得薄弱、易碎,骨质疏松症的问题便会随之而来。骨质疏松症是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骼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脆弱,从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病症。
一提到骨质疏松,许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一位佝偻着背、走路颤颤巍巍的老人。过去,治疗骨质疏松的“王炸”是补钙、吃药和晒太阳,而如今,一项国外的最新研究却抛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观点——每天坚持拉伸,竟然能达到与药物相媲美的效果?
来源:【赣南日报】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老人出现了骨痛、驼背、身高降低等情况,有人对此的解释是:“人老了,抽抽了”。殊不知,这些情况都是骨质疏松症的表现,更有甚者可能发生骨折。《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
来源:【厦门日报】图/小牛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2018年国家卫健委首次发布我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人骨头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骨质疏松应该是最常见的骨科疾病了。骨脆易折、腰背或四肢关节疼痛、畏寒肢冷或抽筋、下肢无力、夜尿频多、足膝酸软、神疲乏力、面色暗黑、牙齿干枯等都是骨质疏松的外在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