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四日,刘汝明的第八兵团司令部由临淮关移驻蚌埠后,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李延年以“剿总”蚌埠指挥所主任的名义,给第八兵团下了一个命令,指示第八兵团的部队应在宿县一带亘固镇之间布防守备,阻止解放军南进,确保蚌埠之安全,以利而后进出徐州,策应主力兵团之作战。
民主人士、和平解放合肥的功臣朱幼农先生,在临终前,曾经对子侄说过这样一件事:“合肥解放前夕未遭破坏,百姓免受困难,合肥和平解放,刘汝明是做了好事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以后有机会,你们要多替我帮他讲几句公道话”。
可另一个方面的仗,却打得令人产生了错觉,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了。且说孙良诚接到刘汝明的复信之后,很快便征得解放军领导机关同意,又派人来见刘汝明,得到了刘汝明确保孙良诚安全的保证之后,决定亲自潜赴蚌埠,亲自会见刘汝明。
011948年8月,伴随着战争烈度的加剧,国军进一步调整了自己的军事结构,不仅恢复了军、师两级番号,更是新建兵团作为一级野战指挥机构。从1948年到1949年国军成立的有数字番号的兵团为二十二个,编为1—22兵团,其中大部分都被歼灭。
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后,还特别写信给守备该地区之第28军打气,大意说:我请假退休回奉化,国事托付副总统李宗仁料理,共产党对和平谈判无诚意,你们不要轻信和谈,还是要坚守阵地,希望全体官兵恪尽职守,为党国效忠。
1931年,在山西正太路一带,驻扎着一支衣衫褴褛,形同乞丐的军阀部队,他们再饥寒交迫加白眼中艰难生存,谁曾想这支部队在后来的长城抗战中硬扛日军,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性,在“七七事变”中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但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这支在当时装备堪称精良,拥有十万之众的一支精锐地方部队却表现差强人意,这是为何?
*本文摘自《漳州文史资料》第二辑,作者汤涛,原标题《云霄和平解放的前后》后进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受训,因反对蒋介石独裁专制,参加改组派,其名册被蒋帮抄获,我们由南京逃往上海、香港转广西,加入桂系反蒋内战。
1949年6月,老蒋带着沉重的心情,不情愿地撤退到了台湾,这个小岛成为了他遥控大陆战局的据点。在1949年12月,老蒋不得不下令剩余的6个兵团全部撤回台湾,那些曾经光芒四射的将军和司令们也只好在台湾岛上“蜗居”。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会战——淮海战役从开始到结束。这场历经60多天,也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规模最大的会战,以国民党军队的惨败告终。经此一役,蒋介石的“王牌精锐”损失殆尽,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惆怅和即将到来的大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