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3月10日消息(记者 陈越)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聚焦科学教育革新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多项建议。他呼吁发动“中国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弥合教育鸿沟,并通过中国原创科技成果重塑教育场景,培养“懂原理、有创意、能探究、可应用”的新型科技人才。
随着DeepSeek的崛起,人工智能更加便捷、普惠地赋能千行百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使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这种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高效性,例如AI可以快速生成教案、教学设计、作业和评估工具,提供永不间歇的互动支持。
近日,中国围棋协会发布关于撤销违规运动员秦思玥职业段位等处罚的情况通报:2024年12月,职业棋手秦思玥在参加全国围棋锦标赛(个人)女子组第九轮比赛时,被裁判赛中例行抽检发现携带手机,并在手机上使用人工智能程序。对其做出取消段位、禁赛8年的处罚。
知识问答、智能搜索、一键生图、虚拟试衣……2024年,互联网大厂火力全开,竞相上线五花八门的AI产品,在激发公众对人工智能好奇心的同时,也重塑着人们对生活的想象和实践。查资料、写报告、发红包、买车票之类的工作,已经可以通过和AI助手聊天轻松完成。
近期,美国人工智能源头创新的成果迭出,先是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式预训练模型),然后是SORA(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发布的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每一轮都搅动着中国科研、产业界的神经。
当客人点一道新菜时,你可能不知道怎么做。这就是AI大模型知识库集成的核心思想:让AI在回答问题时,不仅能依赖“记忆”,还能实时查询外部知识库,解决以下问题:知识过时:大模型训练数据截止到某个时间点,无法知道之后的信息。
DeepSeek、豆包、讯飞星火、AI办公助手……当AI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嗅觉灵敏的学校管理者会第一时间接触学习,甚至将其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及行政管理方面。江西省丰城市教体局于2024年底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书记、校长参加教育数字化转型及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培训。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温才妃“要不要报考人工智能专业?”近日,在高考志愿填报阶段,许多高校在招生咨询时,都会面对考生和家长提出的这一问题。近年来,人工智能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2024年我国有535所高校开设此专业。
当下,DeepSeek、智能驾驶、AI问诊等人工智能热词不断冲击大众视野,掀起“AI 热”浪潮,这股热潮也涌入银龄群体生活。近日,安溪县老年大学AI智能应用班开课,80多名老年学员齐聚一堂,踏上探索 AI之路,以学习雕琢生活,用技术点亮暮年。
有个网友,在驾车行驶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就是ai和人类的“第一次”对决,可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随后,他就把他当时遇到的这件事编辑成一条视频发了出来。原来,博主当时正驾驶着自己的车子行进在路上。当时,他们正在等红绿灯,他排在一辆车子的后面。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近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成功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展览——在AI视角下,以《生成时代,回溯与共鸣》为主题,展示了学校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专业教学方面的初步成果,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中新网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 邵萌)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何谓拔尖创新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厚土壤,高校应怎样作为?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变革与未来社会发展需求,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核心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