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缺氧环境时应如何做?当被困人员的呼吸环境受到进一步破坏时,应该设法逃离现场。此时应先用衣被等织物,最好是用水湿、尿湿的织物封住口鼻,防止毒气吸入口鼻。在烟火高温环境下,紧贴地板匍匐前进。保持冷静,找准出口的方向,捂住口鼻,最好憋足一口气、低着身,向出口处奔跑。
实验显示,在一个10平方米的房间里,如果门窗紧闭,让3个人同时在室内看书,3个小时后,会使房间内温度上升1.8摄氏度、二氧化碳增加3倍、细菌量增加2倍、氨浓度增加2倍、灰尘数量增加近9倍,还有20余种其他物质。
“水浓”即水体透明度较低,往往在10cm以内,水色浓绿或暗黑呈酱油色,以晴天下午较为常见,pH值往往较高,镜检藻类鞭毛藻类过多,以隐藻、膝口藻、囊裸藻、裸甲藻等为主。池塘水浓原因1、养殖池塘水体太肥会导致水体中藻类的繁殖太过旺盛,溶氧过高,出现透明度低,pH值偏高的现象。
近日,第四届全国水生植物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办,其中荷花耐水淹响应机理研究和荷花耐铜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引起了与会者的特别关注,其分别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莲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团队和河南农业大学荷花资源收集与利用研究团队分享。
本报讯(记者张志杰实习生穆志涛杨铮)8月10日,本报报道了长安区清水河水库鱼类突然大批死亡,养殖户损失惨重的消息。昨日记者从市水务局水产渔政处了解到,此次鱼类死亡原因基本确定,主要是因溶解氧急剧变低,养殖户未采取科学处理方式引起。
决定了人体代谢的速度和质量各种营养物质必须同氧结合完成生理氧化过程,才能产生出能量。而人体的氧储备极少,现代人要求高质量的生活、健康自信地生活,因此必须补氧。缺氧的误解: “室内缺氧就是氧气少了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个关于室内缺氧最常见的误解。
夏末秋初气温依然炎热,养殖水域有机物量增加,生物耗氧量大。广大养殖户应该怎么去应对缺氧的问题呢? 水生动物正常适宜的底层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警戒底层溶氧在3毫克/升左右,风险底层溶氧在1毫克/升以下。
炎炎夏日正是戏水消暑的好时节但同时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而随着夏季的深入我国多地迎来了雨季洪涝灾害也加剧了溺水的风险溺水事故的发生多是由于缺乏防溺水知识和安全意识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刻不容缓什么是溺水溺水(drowning)也称淹溺,是指淹没或浸泡于液体中,造成呼吸障碍的过程。
2023年9月9日是第24个“世界急救日”。掌握急救技巧,可以增强广大群众面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最大程度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本期,我们邀请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急救专家,为大家分享急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