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诗,共七首,分别将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处中国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七子之歌》的写作有着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国内背景。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一套”1999年,澳门回归之际,一首《七子之歌·澳门》响彻大江南北,也激发了无数中国人的爱国热情。这首歌的歌词,正是改编自1925年爱国诗人闻一多发表的诗作《七子之歌》。那么,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才让他有了这样的感悟,从而写下了这样的诗作呢?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1999年12月20日,在这里,一群澳门小学生唱起《七子之歌》。稚嫩的嗓音,深沉的情感,令无数国人心潮起伏。这首歌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它又如何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澳门之歌”?
前言《七子之歌》是民国时期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一组现代诗。诗人用拟人手法,把我们祖国被列强逼迫下割让、租借的一些地区比喻为七个孩子。七子之歌写的地区是:澳门、香港、九龙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旅顺和大连。数一数好像有八个地方,另外香港和九龙我们现在实际当作一个地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静 李家澍“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拳拳赤子心,声声爱国情。25年前,一首《七子之歌》,见证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重要时刻,拨动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弦。作为新一代传唱人,龙紫岚用深情动听的歌声,被大众熟知。
说起闻一多,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但是你肯定听过这一句:“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是的,这就是在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一首歌—《七子之歌》,今天是闻一多先生诞辰的122年,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的《七子之歌》吧。
没错就是《七子之歌》,这首歌在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时候火遍全国。《七子之歌》是闻一多1925年创作的组诗,以拟人化手法描述近代被列强侵占的七处中国领土:澳门、香港、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旅大。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在澳门回归25周年之际,澳门音乐人黄伟麟带着12岁的女儿王心妤,再次录制了那首响彻澳门的歌曲《七子之歌》。他的人生有了怎样的不同?澳门又有着怎样的变化?来看黄伟麟和一些澳门音乐人的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