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2月1日电(鲍梦妮)搓面泥、揉成团、轻按压……在杭州市钱塘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黄小明的手中,一个个色彩艳丽的面团历经“七十二变”,逐渐成为俏皮灵动的小龙头和威武庄严的大青龙。面塑小龙头。受访者供图黄小明制作的面塑青龙摆件。受访者供图“这是我们的‘国风手办’。
中新网烟台3月13日电 题:面团“七十二变”:烟台艺人巧塑“国风手办”作者 杨馥宁 王娇妮搓面、揉团、轻按……在山东烟台蓬莱区面塑艺人门进国的手中,一个个色彩鲜艳的面团历经“七十二变”,成为栩栩如生的“国风手办”。图为门进国展示他制作的面塑作品。
全媒体记者 张雨琦 马丹 朱雨 申颖慧 贾丹 刘卿纯 李宗文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迎接龙年春节,1月22日,驻马店市级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新芳创作出生动有趣的祥龙系列面塑作品,造型栩栩如生、色彩鲜明艳丽,将新年喜庆的氛围迅速拉满,让传统面塑“潮”了起来。
新春走基层编者按:今年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非遗将成为这个春节热词之一。新灵感激发新创作、新场景带动新消费、新国潮引领新时尚……如今,安阳市众多非遗项目正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绽放时代华彩。
本报记者 成安林 本报通讯员 李国庆 孟福生1月23日,焦作市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河南能源焦煤集团职工封利娜,忙着赶制“瑞蛇呈祥”的国潮手办,准备将这份独特的新春祝福带给奋战在焦煤各条战线的同仁。“2025年是农历乙巳蛇年,‘瑞蛇送福’‘瑞蛇迎春’深受大家喜爱。
“捏一块面团在掌根压平,做成一个胖乎乎的水滴状”“看这里,是不是可以再添上一抹衣领细节”……在徐州九州职业技术学院,00后女孩、徐州非遗面塑第五代传承人李子艺正专注地传授着面塑技巧。她手法娴熟,将一块块面团在指尖翻飞,学生们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她的每一个动作。
网络评论员 左梦菲近日,《哪吒之魔童闹海》已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给全世界带来了“亿点”中国震撼,也让全世界了解到了中国非遗的独特魅力。回顾中国非遗的发展历程,从濒临失传到走向复兴,非遗民俗何以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文脉根植莲藕生。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9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梅)惟妙惟肖的湖湘杰出人物形象、极具特色的湖南文旅地标、丰富多彩的周边文创作品……今日,在第三届湖南非遗博览会现场,用面团捏出来的非遗手办——面塑,凭借独特的“湖南范儿”,吸引不少“大朋友”“小朋友”围观、体验。
面塑是一种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按比例加入蜂蜜、香油、石蜡等材料加入颜料调成各色面泥经过手艺人擀、压、印、捏、塑等手法变化出千姿百态的人物、动物或植物形象的传统艺术今年46岁的宋展克是洛阳市宋氏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在这一行已坚持了20多年提及面塑的难点宋展克认为在起形阶段
今年46岁的宋展克是洛阳市宋氏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在这一行已坚持了20多年。面塑,是一种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按比例加入蜂蜜、香油、石蜡等材料,加入颜料调成各色面泥,经过手艺人擀、压、印、捏、塑等手法,变化出千姿百态的人物、动物或植物形象的传统艺术。
红网时刻新闻2月12日讯(记者 陈杰 汪衡 杨怡晴 王诗颖 陈纲)在联合国将“中国春节”列入人类非遗后的首个“世界非遗年”,非遗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在长沙,一群非遗传承人用双手与匠心,将传统技艺化作可触可感的文化符号。
《哪吒之魔童闹海》热度节节攀升,相关电影周边也一“吒”难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工艺者也受到了感染,让哪吒形象在他们的指尖“绽放”出别样光彩,也让传统工艺“潮”了起来。昨天上午,记者走进京彩瓷博物馆,造办处的桌面上摆放着各种釉上彩绘的半成品。
近日,首个国产大型3A游戏《黑神话:悟空》火出圈,“悟空”这一形象随即成为“顶流”。记者探访发现,以悟空为主题的各类周边产品,引得众人争相抢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还耗时11个小时,制作了悟空形象的面塑作品,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超42万次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