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研究认为GCTTS 的MRI表现可能与GCTTS的纤维组织、脂肪、含铁血黄素等组成成分的含量多少以及病程时间长短有关;v 当肿瘤反复出血致含铁血黄素沉积时,T1WI及T2WI呈特征性低信号;v 当含铁血黄素含量较少,以胶原纤维组织为主时,T1WI及T2WI信号稍高于骨骼肌信号;
红网时刻新闻7月4日讯(通讯员 尚客君)近日,株洲一初中女生在洗澡时,摸到左脚踝处有硬物。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胫踝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刘柏诊断为腱鞘巨细胞瘤。原来,该女生在军训时,不慎扭伤过左踝,涂抹外敷药后疼痛缓解。
自2008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2月最后一天设为“国际罕见病日”,旨在促进社会公众和政府对各类罕见病及罕见病患者群体的进一步认知和关注。尽管罕见病发病率较低,但病种繁多,患者数量不容小觑,仅我国就有近2000万患者在与罕见病持续做斗争, “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这回我们介绍腱鞘巨细胞瘤中预后较差的类型——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又称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
58岁的郑女士多年前右示指(食指)发现多发肿块,切除后再次复发,因担心肿块是恶性肿瘤而终日忧心不安。近日,她到广州和平骨科医院进行了肿块切除,术后肿块被确诊为“腱鞘巨细胞瘤”,属于良性病变。这下,郑女士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沈师傅这几年过得很痛苦,因为他的身体里藏着一个怎么喂都喂不饱的“恶魔”,这个“恶魔”像是个无底洞,一点点“吞噬”了沈师傅的骨骼,让他腰椎、胸椎先后发生骨折,全身疼得动弹不得。 沈师傅描述的“恶魔”,是他手指上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包块,叫“腱鞘巨细胞瘤”。
起因:可能是电脑鼠标点击时间长了,食指关节处突然长了一个小疙瘩,一直不大,刚开始也没在意,后来觉得影响美观,因为从小没进过医院看过大病,总觉得是小事,然后就自己找一些膏药贴了,什么冷敷的,热敷的,乱七八糟的贴了一堆,结果贴大了,刚开始4,5年都不大,结果贴膏药贴的一年变得特别大,整个食指冠关节处指肚都大了,再次奉劝各位朋友身体不舒服了,尤其是这种不确定病因的,千万不要瞎治,一定要确定病因在根据病因去治疗。
临床诊断是给疾病起一个特定的名称,使之可以区别于其他疾病。而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是在疾病命名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类,两者是两个不同概念。那么,DRG/DIP下如何契合ICD编码与临床诊断,实现医院病案数据质量的提高?
中新网山西新闻3月22日电 当地时间3月21日,中国(山西)第23批援喀麦隆姆巴尔马尤医疗队队员麻醉医生刘辉,在姆市地区医院,为一名手掌部腱鞘巨细胞瘤的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此项技术是当地临床麻醉的重大突破,填补了该领域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