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渝中区佛图关古道旁的摩崖石刻,布满了南宋、清代等年间的题刻,记载着重庆的历史文化。两年前,石刻饱受风雨侵蚀,字迹模糊不清。如今,重回大众视野的摩崖石刻,成为不少游客游览的目的地,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8日,福州市委专题会议研究摩崖石刻保护利用相关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摸清底数,积极开展保护性修缮;运用数字化科技手段,实现永久保存;注重活化利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提升文保级别,建强专业队伍,使这项文化瑰宝永续传承给子孙后代。
5月22日起,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推出《冷历史会说话第七季:书画传习录》,带你走近文房四宝、书画大咖及文化遗迹,通过预告视频+音频+海报的呈现形式,看到一个“笔尖上的四川”,一起谛听天府文脉传承与发展的足音!
中唐诗人羊士谔有一首诗的题目就说:“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贬牧巴郡,以长才英气,固多暇日,每游郡之东山,山侧精舍有盘石细泉,疏为浮杯之胜,苔深树老,苍然遗躅,士谔谬因出守,得继兹赏,乃赋诗十四韵,刻于石壁。”
近日,高校教师高展澍等人在长乐千年古刹龙泉寺后山发现巨幅摩崖佛像。从体量来看,该佛像堪称“长乐唯一、福建罕有”,但是佛像年代存在争议。近日,福州市摩崖石刻研究专家、市政协文史研究员黄荣春研究后认为,龙泉寺后山摩崖造像应该刻于宋代。
自从清代黄易发现了沉寂于荒山野壑1500多年的山东邹城四山摩崖刻经后,它的磅礴气势就被奉为震古铄今的绝诣。于是从清代就有部分摩崖拓片出现,但留存数量极少。目前大部分拓片一般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拓制的。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国家文物局近期组织开展了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据澎湃新闻了解,截止目前,共计完成4532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现场调查工作,覆盖了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资料的80.96 %,已完成1366份调查报告。《澎湃新闻·古代艺术》近期陆续呈现这些调查的成果与现场。
图文/庞先庆“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 我在这里等你!一方天地藏锦绣,一城山水吟古今。方城,山河秀美,风景如画,人文荟萃,其玉瀑珠连、潭潭生辉的天下奇观“中华第一石川”七十二潭国家4A级景区,即是魅力方城文旅领域“三顾南阳”独特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