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
是一个少年立下的志向。《论语·为政》中记录了孔子所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2.4)孔子说,我15岁就有志于学问,然后从三十而立,一直说到了七十岁,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回顾。
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如此说来,50 岁以后似乎人生的精彩便逐渐淡去,仿佛离生命的终点也没多远了。更甭说到了花甲之年60岁了!60 岁是中老年的一道明确界限,自此往后余生,算是彻底步入老年阶段。
古人云: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篇中关于人体阶段的认识,将人的一生分为“十阶段”,这种划分方法也是在根据五脏六腑气血的盛衰来观察生命周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