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莘莘学子来说,六七月份迎来毕业季,很多人即将或已经离开校园。在首都师范大学,有一群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留学生,他们今年毕业了。近日,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了其中的两名留学生。杜忠义是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的越南留学生。他家人对他学习中文非常支持。
中新网长春2月2日电(记者 郭佳)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北方的小年。吉林大学几十位留学生当天来到吉林省图书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浓浓年味。他们表示,中国的节日文化富有感染力,越了解越融入就越会在这时候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留学生与自己制作的龙灯合影。
在华留学生体验写“福”字。周博浩摄中新网太原1月26日电 题:在华留学生迎春节:投壶、做灯笼、写“福”字作者 高雨晴 杨静临近春节,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的教室里,热闹非凡。在华留学生们投壶、做灯笼、写“福”字,在“动”与“静”之间,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春节的魅力。
2024-04-10 09:57来源:中新网 链接已复制字体:小大中新网南宁4月10日电 (黄艳梅 卜小钊)“我第一次在中国参加国际文化节和泼水节活动,太开心了。我很荣幸能在活动中展示泰国舞蹈,并体验世界多元文化。”泰国留学生王芳荣9日在广西南宁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玛丽娜的摄影作品《锦绣河山》在展示中。陈永琳的摄影作品《我眼中的中国》获得复旦大学举办的“我眼中的中国”留学生摄影比赛一等奖。沈凯行的摄影作品《Friendship》旨在展现旅行的魅力。来华留学生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2025年即将到来之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多位在华留学生,让他们谈谈在中国的学习、生活经历。来自美国的达励恩是北京语言大学应用中文学院的大一新生。他已经去了很多中国城市,留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四川。达励恩说,“第一次吃火锅的时候‘辣哭了’。”达励恩对中国流行文化也很熟悉。
同年7月,首批26名在台湾的洪都拉斯留学生抵达北京、天津、西安等地,开启了新的留学生活。古凯森:我们在那边一直听到中国的发展是什么,但是我们还不太理解中国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这真的让我想,我真的想看一看,后来有这个机会就过来了。
在华留学生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畅谈在华生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傅瑞/摄 王忻媛/制图“靓仔,你嚟自边度?”来自美国的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达励恩“秀”了一把新学的粤语,“这话意思是,‘帅哥,你来自哪里?’”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他对网络热梗和地区方言信手拈来。
姑娘说,自己来中国是因为交换生项目,要在中国待4个月,目前已经待了1个月,现在来做个感受总结:1. 虽然中国的安全令她震惊,她可以在晚上11点甚至午夜后独自回家都不必担心安全问题,但中国到处都是摄像头,连打网约车的时候,车上都有带闪光灯的摄像头。
暑期是武汉的旅游高峰期,热烈的夏季与人潮一起奔涌而来。近日,一位美国留学生和朋友在武汉老街巷过早的视频引发众多网友围观。7月的武汉,早晨就已经有热意了,万松园的早餐铺,路边围坐和站着很多过早的市民游客。
如今,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生活的标配,大大提升了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便利度。随着中外人员往来进一步密切,外籍来华人员是否能方便地在中国支付、消费?他们遇到过哪些困难?又得到了哪些帮助?如今体验感如何呢?来自刚果(布)的留学生格雷·博凯特,现在在湖南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各国留学生选择求学中国,他们在这里学习生活,见证中国各领域的发展变化,搭建起中外沟通的友谊桥梁。韩国留学生金花利在韩国担任过中文教师,2023年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攻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