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盲协相关数据,我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这意味着每一百人中就至少有一位视障者。他们对物体、方向、位置感知比较差,出行中还可能面临盲道走不通、电梯没有语音提示等诸多不便。视障群体想要参加演唱会、逛街、逛公园,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这些往往都需要陪同与帮助。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见习记者 戴云红绿灯能否由“车看灯、人看灯”变成“灯看车、灯看人”?日前,这一设想已在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湖北省襄阳市实现。而背后的助力者,是一群来自浙江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家。
大家好,大家也知道红绿灯其实也等同于是一个不出声的交通警察,通过红绿灯来指示车辆行走,而一开始的红绿灯可只有红色和绿色两种颜色,是到了后面才慢慢改良,变成了红灯、黄灯、绿灯三种组成,而我们中国的红绿灯就是最普通的那种形式,但是有一些国家的红绿灯就不走寻常路,非常的特别呀。
根据中国盲协相关数据我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往往都需要陪同与帮助导盲犬是盲人出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伴侣但是其在数量和培育等方面存在局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峰教授团队研发一款“六条腿”导盲机器人推动了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该款
央广网北京8月25日消息(记者 万玉航)能做饭能扫地,能摊煎饼也能端咖啡……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上,服务百姓生活,与民生领域相关的机器人备受追捧。央广网记者在采访现场观众时发现,对于能够为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家政服务机器人,大家的期待尤为热烈。
2024年,龙年行大运。祝大家龙年大吉,事事顺利,逢考必过,锦鲤附体。请大家用你们发财的小手,帮忙评论、点赞、转发一下,感谢大家!绵阳造人形机器人上岗当文明交通劝导员啦!这款名为“夸父”的机器人正式亮相,让人眼前一亮。
“您闯红灯了!”日前,温岭体育馆十字路口多了一套“十字路口智能管理(非机动车、行人)系统”,它用语音、闪烁灯光向闯红灯的行人、非机动车发出警示。几天下来,该路口的闯红灯率明显下降,由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没了。温岭交警大队的民警林贻高正是这套系统的发明人。
00:40“导盲六足机器人”具有视觉环境感知功能,可自主导航至目的地、动态躲避障碍、识别红绿灯等。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编辑 张呈君(00:40)“你好小狗,我要走到学院大厅。”戴着眼罩的测试者手中握着导盲杖,杖的另一头连着一只六足机器小狗。
逐浪新闻记者:王超通讯员:金婵 潘婷5月9日上午,在东湖高新区九峰街高科园路,两辆新型无人驾驶清扫车亮相,开始为期两个月的“试岗”。这是东湖高新区首次尝试在园区作业使用自动清扫设备。近年来,东湖高新区城管局不断提升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利用科技赋能,提升环卫作业精细化水平。
新京报讯(记者裴剑飞)昨日(2月22日),有市民反映,在海淀区五道口路口出现了山寨版的“机器人交警”指挥交通。网友上传的视频显示,在路口有一台人形机器人模仿着交警的动作“指挥”市民过马路,吸引了大量行人围观,该路口一度秩序混乱。
驾车行驶在张家口主城区,驾驶人员也许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身处根据车流量自动调节红绿灯时长的智慧交通场域,一路畅通的背后,是看不见的智能交通和算力在支撑。目前主城区142个红绿灯路口已实现智能调整红绿灯放行时间。能根据车流量大小自动调节时长的信号灯有多便捷?早高峰。
中新网绵阳5月10日电 (杨勇)“这是红灯不是红包,抢了不得发财,不要抢,不要抢”“绿灯绿灯,火腿甩起来,火腿甩起来……”5月10日,在四川绵阳科技城新区,几台“绵阳造”人形机器人在路口当起了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机器人的“眼睛”盯着红绿灯,“嘴巴”喊着四川话,“手”上还做着对
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再进行编程,变成一个智能小助手……普陀区曹杨实验小学学生陈高意展示的作品“我的生态小管家”,其创意来源于学校的生态节,从校园菜园和雨池得到循环使用资源的启发,用废弃材料打造一个动植物共生的环保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