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8月4日讯 “我都快50岁的人了,没想到能找到一个月能挣一万元以上的工作。”48岁的鲁秀民下岗后靠打工维持生活,两年前,她通过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介绍,接受育婴嫂专业业务培训,随后当起了月嫂、育婴嫂,月薪三五千元让她有了自信。
“有了这个新‘国标’,家政行业可以用更加规范化的服务引领行业升级,打造安心托育新体验。通过加强培训,既可以提升我们的技能,也能让雇主增加安全感,双方受益。”3月11日,家政工倪雪莲忙完一天的活,这样回复《工人日报》记者。
这段视频就是我们家里的监控,在阿姨知情的情况下拍摄,7月1号,拍到阿姨在宝宝房间里挖鼻屎,然后径直出门到了客厅,没有洗手的情况下给宝宝冲泡奶粉,我当时心里很气愤,去沙发上质问她是不是没有洗手,阿姨就不出声默认了。
怪不得现在做育儿嫂的人越来越少,这工作真是不好干啊!我让孩子平躺,宝妈说会睡成大平头。我让孩子侧睡,宝妈说鬓角会塌陷。我都不知道让孩子怎么睡才对。我感觉孩子的头型很正常的,可宝妈硬说孩子的头型太方了。一会儿说要定制头盔矫正,一会儿又说让我缝个小枕头,装上小米,让她枕着矫正。
6月,我们在互联网上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从事旅游业的90后女生小彩,因为疫情,行业遇冷,2022年的秋天,她选择去上海做了一名育儿嫂。而这个人生选择,给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改变。此时正是毕业季,关于工作的讨论甚嚣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