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忠臣藏”,是日本人形净琉璃中一个剧目的剧本,类似于今天电影或京剧中“忠臣侠士传”的剧本。“忠臣藏”原名“假名手本忠臣藏”,取材于日本人最喜爱的复仇题材“元禄事件”,所以也称“元禄忠臣藏”。“元禄忠臣藏”这个题材可谓经久不衰,甚至在日本侵华的关键期1941年,日本仍抽出人力、物力拍摄了一部电影《元禄忠臣藏》,上映后轰动一时。
文/张弛参考《菊与刀》,群言出版社出版,本公众号获得授权转载江户晚期浮世绘画师山崎年信所作《赤穗义士讨入之图》作为武士之国,日本流传着许多武士的传奇故事,比如司马辽太郎笔下的诸多战国枭雄,又比如被称为日本“三大末代悲剧英雄”的源义经、真田幸村和楠木正成。
攻平壤,渡鸭绿江,克金州、大连、旅顺,甲午战争中的日本人远离本土在异国猪突作战,行军之艰苦、物资之困乏、伤病之多,是不难想象的。图:甲午战争中,日军进军威海卫图,雪天版僵尸以中国人的思维,你无端侵略人家,在人家的领土里作战,怎么也会存在消极厌战、士气低落的时候。
"由此可见复仇对于华夏传统道德观来说,是一个足以例外的事件。这种例外背后蕴藏着的,实质是我们民族传统中对"义"的推崇和坚持,虽然大部分人会把"忠义"并列称为一个人道德标杆的展示,但是实质在我们的传统中,"忠"是一个中性词,并不是所有上位者都值得去忠诚,因而才有了"愚忠"这一说法。
菊与刀 /**/ 第一章:任务——研究日本 本尼迪克特为本书命名为《菊与刀》,目的在于用这二者来象征日本人颇具矛盾的民族性:生性好斗又异常温和;既推崇武力又追求美感;既粗鲁傲慢又谦逊有礼;既冥顽不化又柔弱善变;既性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可以说是人尽皆知。日本武士最典型的动作,可能就是拔刀砍人或者是回刀自杀。在日本的传统文化里,剖腹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以至于有很多大人物,诸如阿南惟几大将、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等人,都纷纷踏上了这条道路。
在日本动漫中,浪人和武士似乎都是相当神秘的存在。他们动辄拥有绝妙的刀术,抑或是长有英俊的面庞。但是,真实历史中的浪人果真如此潇洒吗?一、何为“浪人”?浪人,字面意思就是“流浪的人”。但凡有所归依,人们大多不会选择流浪。
伴随政治上的受挫及经济上的安定双重刺激,一个三船敏郎已无法平息人们焦躁之情。1956年5月,《太阳的季节》上映,日本电影的青春以浓烈直白的姿态绽放于镜头前,青年们跃动的荷尔蒙奇异般地在奢侈放荡的画面中得以暂时安置。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人独有的一种思想,在这种精神的驱使下,日本人既有着不畏死亡的强悍,也有着荣誉重于生命的执着。凶悍的日本武士,就是武士道精神最为标准的载体。
电影中47个武士,从武士变为浪人,但仍死命效忠于自己的领主。武士道文化有其值得推崇的一面,但也有许多内涵已经不合时宜。https://m.ixigua.com/group/683483873684121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