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某一天,美国金融家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的一家梅杰小屋烤肉店请百货公司界名人艾尔弗雷德·布卢明代尔吃饭。酒足饭饱之后,弗兰克·麦克纳马拉一掏腰包,才发现根本没有把钱包带出来,一时搞得宾主双方尴尬万分。
微博上有朋友@给我一位金融学者发的帖子:为什么在中国只有银行才能发信用卡?这个问题,以前也听到有人问到过,应该是缘于看到国外,特别是美国信用卡业务发卡机构的多元化,而中国只有银行作为唯一发行信用卡的机构而提到的。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并不复杂,只要弄清楚信用卡业务到底是个什么业务。
很多人都不知道,信用卡在上世纪1915年在美国就开始发行了。信用卡的产生,与在美国产生和发展密不可分,让我慢慢道来。美洲原本是印第安人的聚集地。17世纪,大量欧洲殖民者陆续涌来,屠杀本地人、抢夺财务、占领土地。18世纪中期,英国在北美大西洋逐渐形成了13个殖民地。
1950年,美国人麦克纳马拉,在纽约创立了“大莱俱乐部”,发行了人类第一张信用卡,这种可以促进提前消费的卡片,吸引了无数的人,让人们趋之若鹜的想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信用卡,可以在工资没发之前,自己就可以提前享受想要的服务和商品,尤其中国年轻人,也是大多数接受了提前消费的观念,因此社会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卡奴,几乎发完工资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还信用卡。
在纽约华尔街的摩天大楼里、在硅谷的科技巨头会议室中,甚至在诺贝尔奖得主的书房角落,总有一个群体的智慧被反复提及——犹太人。占全球人口仅0.2%的他们,却拿走了27%的诺贝尔奖;控制着全球60%的金融资源;在哈佛、耶鲁等顶尖学府,犹太裔学生比例高达30%。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冬晓】 这个五一假期,来华旅游的外国游客会发现支付方便了许多。 在北京,5A级景区的外币POS机增加布设73台,4A级景区增加布设330台。 在苏州,各个地铁站的售票窗口,都增加了醒目的支持外卡支付的标志。外籍人士刷自己国家的银行卡就可以买地铁票。
Just think with common sense: for Western commercial banks, this is a multi billion dollar cash cow industry. Why should they abandon such a lucrative business and instead enter digital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