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17日消息(记者 郭彦伟 通讯员 黄懿钖 张婧)近日,多地中小学陆续迎来开学日,校园里再度充满了活力与朝气。不过,如果孩子患有多动症(即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迎接新学期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理医学科专家给出了答案。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简称ADHD,又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生理心理障碍性疾病。发病之后,孩子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出与当时的年龄发育水平不一致的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容易分散,情绪调控困难,行为问题等等。
多动症,是孩子电量不足,把这“三虚一旺”调好,孩子就能恢复正常了!多动症的孩子,就是我们说的电量不足的孩子,大部分智力正常,但启动比较慢,做事情、反应都慢半拍,心智比同龄孩子落后3-4岁,行为举止和年龄不相匹配,比较幼稚、单纯,其实这属于轻微的脑功能障碍。
央广网北京4月13日消息(记者 郭彦伟)近日,“7岁男孩欺负同学,46名家长联名请愿让其转学”一事登上多个平台热搜榜。该男孩妈妈表示,此前曾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过。“(检查结果)显示多动症,医生也没给开诊断证明或是开药。
儿童多动症很影响孩子学习,那么儿童多动症治疗方法有哪些呢?当孩子出现多动症状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能过于苛责孩子,要适当的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孩子的学习、生活兴趣,这种方法对于轻微的多动症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效果的,能够尽快帮助孩子恢复。
虽然孩子平时看着非常的活泼好动,家长心里也开心。但是当孩子被儿童多动症困扰时,才知道多动症的危害。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会扰乱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济南六一儿童医院作为治疗儿童多动症非常专业的医院,下面为大家讲解,儿童多动症有哪些症状表现,供大家参考。
首先应该强调的一点就是,不是说每一个多动症的小孩,都要吃药,如果对小孩子的学习、运动和生长,没有造成任何影响,是不用过度的担心的,但是已经影响到小孩子的学习、班级的纪律,甚至是家庭的和睦与日常生活,那么就要尽快的看医生,也许药物治疗就是需要考虑的治疗方式。
你有没有注意过,身边有的孩子格外好动,集中注意力困难,被视作故意破坏课堂纪律或者挑战父母底线的“捣蛋鬼”;成绩差、写作业比较拖沓,甚至让家长感觉“挺聪明的孩子就是不好好学,气死人!” “家长们要小心了,孩子很有可能不是故意的,而是得了一种疾病,叫‘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你家宝宝太调皮啦”、“孩子总是坐不住”、“上课时候总开小差”......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表示很头疼,到底该怎么办?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之一;部分患儿的症状可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成年;多有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治疗多动症可采用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为主。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做作业慢,到底是不是“多动症”?要不要干预?……近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脑科学与脑疾病科普专场线上论坛中,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治医师王石换向家长们科普了“多动症”的识别方法与干预技巧,解答了临床常见的家长疑问。
儿童多动症的全称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英文缩写为ADHD,在ADHD的孩子当中,有一部分可能确实是存在着认知上的一些缺陷,但是往往大多数孩子的智力是正常的,但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往往导致他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或者波动性很大,也有一部分孩子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学习能力障碍,比如听写
这是很多家长在不了解多动症的情况下认为的,所以多动症真的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愈吗?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主要表现是孩子出现与年龄不相应的多动、冲动,症状可持续存在至青春期或成年期,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障碍。
前不久,武汉某小学有46名家长联名请愿,要求班里患有“多动症”的学生小明(化名)转学,原因是小明对其他同学存在肢体和语言攻击行为。小明家长表示,孩子只是想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但由于并不知道怎样正常沟通,才会用拍打的方式寻求大家关注。这一新闻引发社会关注。
儿童多动症,俗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轻度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儿童时期的一种行为障碍疾病。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提高警惕,了解其原因,做好预防和干预工作。多动症有哪些症状?具体如何干预?河北省中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黄茂带来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