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占全球面积的十分之一,我国是沙漠广布的地区之一,沙漠面积占据了128平方公里,气候干燥久旱不雨,大风劲吹,沙漠中的沙子化身“沙魔”肆虐大地,人与“沙魔”的殊死搏斗却未停止,尤其在西北有些地区面临“沙进人退”的局面,保住耕地必须遏制土地沙化,“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成了关乎国人生计安危的临界线,甘肃突现一种“吞沙巨兽”,一天“吃掉”48亩沙漠浇水灌溉种上植物,它的治沙速度是人工的180倍,一举解决了治沙、固沙和植树造林三项世界难题。
民勤县红砂岗蓝色太阳能光板像向日葵一样逐光而动,汇成的光伏“蓝海”。(资料图)闫长仕 摄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12日电 (马爱彬)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砂岗,风力发电机如白色“森林”在大漠戈壁迎风转动,蔚为壮观;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绵延百里,熠熠生辉。
中新网兰州7月31日电 (戴文昌)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工程师张世虎近日介绍说,草方格沙障是固定流沙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有“沙漠魔方”之称,能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为沙生植物存活创造有利条件。
中新网兰州3月19日电(戴文昌)早春时节,甘肃武威市治沙工程按下启动键,当地15000多名干部群众在腾格里沙漠南缘义务压沙,以人工铺设草方格方式设立沙障。草方格沙障是固定流沙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有“沙漠魔方”之称,能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为沙生植物存活创造有利条件。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缘、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生态环境脆弱,是全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沙尘暴灾害的重要的沙源地和风沙口。长期以来,民勤县大力开展固沙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工程建设。
翻开历史地图,我们发现,曾经的甘肃省除了管辖整个陇西和河西走廊,还管辖着阿拉善高原和宁夏平原。而如今的甘肃省则没有管理阿拉善和宁夏,这是如何演变的呢?一,甘肃曾经的黄金时代甘肃,这是元朝取的名字。中国古人最早将甘肃称之为凉州,意思是非常荒凉的地方。
曾经是——一处很大的风沙口,现在成了——腾格里沙漠最大的一片绿洲。国家三北工程实施40多年来,古浪县“六老汉”及其后辈前赴后继,创造了八步沙奇迹!到2023年底,古浪县沙漠治理将全面覆盖240万亩沙化土地,这个曾经被沙魔蹂躏的地方,将彻底实现沙漠变绿洲的夙愿。
央广网兰州6月30日消息(见习记者逯文婕 通讯员张小芳 韩亚琼)近日,在甘肃省民勤县西渠镇北沟村千亩连体拱棚蜜瓜示范园里,1000多亩连体拱棚蜜瓜成熟上市,100余名务工人员正在摘瓜、选瓜、套袋、装箱,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来源:【绿色中国】绿色中国甘肃临泽7月23日电(融媒体记者符超)近日,记者走进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北部沙区防沙治沙工程现场,利用无人机从上空俯瞰,一望无际的沙丘已经被一抹抹灰绿的梭梭树所覆盖。无人机2500米一镜到底!带你看看中国治沙奇迹!
新华社兰州3月12日电(记者程楠、白丽萍)打开一幅中国地形图,狭长的河西走廊形似弯弓,抵御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姆塔格三大沙漠的南侵与东扩。人勤春早。从乌鞘岭到星星峡,千里河西走廊上,广大干部、群众向沙漠进军,用麦草方格织出“格子衫”,为沙漠“锁边”。
记者6月7日从酒泉市旅游部门获悉,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出《关于同意山西山阴桑干河等26处国家级自然公园新建和范围调整的通知》,位于甘肃酒泉市肃州区的天锣城国家沙漠公园项目获批为新建的国家沙漠公园,该项目建设期为10年。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探索新能源开发与沙漠治理共赢甘肃省武威市地处我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南缘,这里日照时间长,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理想之地。近年来,当地探索光伏电站建设与沙漠治理同步进行,推动新能源与生态融合发展。
近日,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民勤片区三北六期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陆续开工建设,计划今年12月底前完成13.16万亩的工程固沙任务。据介绍,民勤片区三北六期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规划利用2024年至2026年,投资3.
这是11月29日拍摄的库木塔格沙漠日落景色(无人机照片)。一场降雪过后,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的库木塔格沙漠连绵起伏的沙丘在落日余晖下泛出层层金色光芒,夕阳与白雪映衬下的沙漠呈现冬日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