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周晓梦在做科研这件事上,曾念开就像“一朵长在热带雨林中的蘑菇”——与雨林中的壳斗科等植物共生,难以分离、彼此滋养,经年累月地不断积淀、生长。曾念开是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被人称作“蘑菇教授”。
曾念开是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专注于大型真菌物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被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为“蘑菇教授”。二十多年来,曾念开带着学生走遍海南的大山、雨林,已发现并命名98种大型真菌新物种。他还带领团队研发本地灵芝人工栽培技术,帮助老百姓发展林下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9月5日,曾念开和学生在进行新鲜标本特征记录。 曾念开是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专注于大型真菌物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被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为“蘑菇教授”。二十多年来,曾念开带着学生走遍海南的大山、雨林,已发现并命名98种大型真菌新物种。
新华社海口9月9日电(记者王军锋、郭良川)“这个是我们正在研究的鸡油菌属物种,过去我们在雨林里没发现过,所以要把标本采下来。”近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片区野外考察时,曾念开指着一片细细矮矮的白色真菌说。
■ 海南日报记者 张琬茜在城市中记录野生动植物活动,是对自然生态的一种关注和保护;而在热带雨林中寻找并记录新物种,则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深入探索和认识。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曾念开就是这样一位野生植物记录者。
今年45岁的曾念开是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教授,专注于大型真菌资源、分类和人工栽培等领域的研究,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蘑菇教授”。二十多年来,曾念开带着学生走遍海南的大山、雨林,已发现并命名90余个真菌新物种。
■ 海南日报记者 习霁鸿对人类,大自然总是豪爽大方,慨然相赠。但人类想要获取大型真菌,却需要花费一番力气,因为它们往往藏在不起眼的地方。千百年来,人们在“捉迷藏”中一点点“解锁”大自然藏起来的这类惊喜,乐此不疲。
7月5日,海南医学院药学院实验室,今年43岁的“蘑菇教授”曾念开坐在小板凳上认真指导一旁的研究助理宇文江,让他边观察显微镜下的白牛肝菌,边用铅笔勾画它的显微结构。近年来,在海南,无论是在高校还是在科研院所,都有一群专注于大型真菌种质资源保护的力量在聚集。
南海网7月26日消息(记者王洪旭 实习生陈龙)近日,海口市民刘先生爆料称,他的一位朋友拍到草坪里长的蘑菇,而且长得很大,不知道能不能吃,希望媒体关注报道。此外,也有网友表示,连日暴雨后,小区的草坪上也长了很多类似的蘑菇。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6月6日消息(记者 王洪旭 通讯员 秦华志)近日,一篇关于海南的“鸡油菌大王”——大果鸡油菌的科普文章引发关注。该菌生长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其菌盖直径最大达16cm,是目前海南发现的鸡油菌属物种中个体最大的,也是当之无愧的海南“鸡油菌大王”。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王洪旭 通讯员:秦华志近日,一篇关于海南的鸡油菌“大王”——大果鸡油菌的科普文章引发关注。该菌生长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其菌盖直径最大达16cm,是目前海南发现的鸡油菌属物种中个体最大的,也是当之无愧的“海南鸡油菌大王”。
我国浙江和海南两地发现了一种名为“白盖鸡油菌”的新物种,这一发现已发表于国际期刊《微生物学前沿》。据了解,白盖鸡油菌由海南医学院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于2017年和2020年先后在海南鹦哥岭、浙江天目山发现,经基因测序后确定为新物种。
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他们的凡人善举在冬季温暖人心12月26日晚“感动海南”2022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举行省领导王斌、陆志远、肖莺子出席颁奖典礼“感动海南”2022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一共涌现出32位候选人(集体)他们之中有默默无闻的基层奉献者有献出生命的舍生取义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