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脑图显示所有参与者的植入电极接触位置(红点)(图源:Prasad Shirvalkar)。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最新发表一篇研究论文指出,脑信号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的疼痛程度。
科技日报北京5月3日电(记者张梦然)是否有可能仅根据大脑信号,就完全重建某人所看到的内容?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引入了一种新算法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准确度捕捉大脑动态。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脑机穿越:脑机接口改变人类未来 /**/ 04 从等级结构到神经元交响乐 科学家如何测量并解读大脑信号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大多数人,包括很多神经科学家都乐意接受“中枢神经系统需要按照某种等级或次序进行组织”的观念。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我常常问自己,生命的长度和质量,究竟谁更重要?
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参与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脑机接口,通过训练人工智能算法,成功将一名因脑干中风而严重瘫痪的女性的大脑信号转换成语音和动画表情,使这名女性患者能够通过“数字化身”与人交流。
在人们的健康认知中,“中风”二字总是与危险和紧急联系在一起。然而,当“中风”前面加上一个“小”字时,不少人的警惕性就会大打折扣。小中风,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在短时间内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虽然其症状轻微且短暂,但小中风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
据6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美国杜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语言假体,可将人的大脑信号转化为他们想要说的话。这项新技术相对于当前速度较慢的通信辅助工具来说是一个重大进步,未来或能帮助因神经系统疾病而无法说话的人,让他们通过脑机接口重新获得交流的能力。
科技日报北京8月29日电 (记者刘霞)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和乌得勒支大学科学家成功将人类的大脑信号转化为人们能听得见的语音。借助植入物和人工智能解码来自大脑的信号,他们能够预测用户想说的话,准确率为92%至100%。研究人员希望这项技术能够帮助瘫痪且无法沟通的患者再次“发声”。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称,他们研制出一种新型人造柔性电子皮肤贴片,可以将压力或热量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大脑信号。在对大鼠的测试中,将电子皮肤与大鼠的大脑相连后,触摸该皮肤会刺激大鼠踢腿。最新研究有望用来改善皮肤损伤患者的假体。